“孤舟行已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舟行已倦”全詩
鄉情淮上失,歸夢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長見日遲。
客行心緒亂,不及洛陽時。
永夕臥煙塘,蕭條天一方。
秋風淮水落,寒夜楚歌長。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分類:
作者簡介(孫逖)
孫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沙鎮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有作品《宿云門寺閣》《贈尚書右仆射》《晦日湖塘》等傳世。
《淮陰夜宿二首》孫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淮陰夜宿二首》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作品。該詩表達了作者在淮水之畔夜宿時的思鄉之情和對逝去的時光的懷念。
詩意:
詩的第一首表述了作者身處淮水以南的地方,但心卻向北回到故鄉。由于長期離鄉和歲月流轉,使得作者的鄉情在淮水上慢慢消失,回歸夢中的故鄉也變得渺茫不確定。樹木的落葉暗示著寒冷的臨近,山巒的映襯下,日出也顯得遲緩。在客行的心緒漫亂之際,想起了曾經在洛陽的美好時光,感慨不及當初。
詩的第二首描述了作者在夜晚宿于莽莽的草地之上,環境冷清凄涼。秋風吹拂著淮水的倒影,長夜中傳來楚歌的響聲,愈發讓人感受到鄉愁之深。然而,作者深知宿莽之地并非自己的故土,而鱸魚則是那一帶的特產,與自己的故鄉并沒有關聯。孤舟的行駛已經讓他感到疲憊,南方越國的土地還是如此茫茫。
中文譯文:
第一首:
水國南無畔,扁舟北未期。
鄉情淮上失,歸夢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長見日遲。
客行心緒亂,不及洛陽時。
第二首:
永夕臥煙塘,蕭條天一方。
秋風淮水落,寒夜楚歌長。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寥寥數言抒發了作者思鄉之情以及對光陰流轉的懷念之情。以水國為背景,通過對鄉情淡忘的描繪,傳達了作者遠離故鄉的遺憾和內心的痛苦。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木落和山長,有效地表達了離別孤寂和時光如環的感覺。同時,通過與洛陽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曾經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逝去歲月的留戀之情。詩情寄托于神會之上,蘊含著深刻的思索與情感,是一首表達離愁和哀怨的佳作。
“孤舟行已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yīn yè sù èr shǒu
淮陰夜宿二首
shuǐ guó nā mó pàn, piān zhōu běi wèi qī.
水國南無畔,扁舟北未期。
xiāng qíng huái shàng shī, guī mèng yǐng zhōng yí.
鄉情淮上失,歸夢郢中疑。
mù luò zhī hán jìn, shān cháng jiàn rì chí.
木落知寒近,山長見日遲。
kè xíng xīn xù luàn, bù jí luò yáng shí.
客行心緒亂,不及洛陽時。
yǒng xī wò yān táng, xiāo tiáo tiān yī fāng.
永夕臥煙塘,蕭條天一方。
qiū fēng huái shuǐ luò, hán yè chǔ gē zhǎng.
秋風淮水落,寒夜楚歌長。
sù mǎng fēi zhōng tǔ, lú yú qǐ wǒ xiāng.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
gū zhōu xíng yǐ juàn, nán yuè shàng máng máng.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孤舟行已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