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共接武上青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共接武上青云”全詩
瀟湘江上秋色,佳處不勝清。
拄笏西山一望,氣與千崖高爽,天意屬奇英。
威鳳下瑤闕,丹桂矗云根。
漢元侯,流德厚,在云孫。
金昆玉季,曾共接武上青云。
堂上瑤池仙姥,庭下芝蘭玉樹,好事萃于門。
剩講經綸事,早晚自公卿。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水調歌頭(壽鄧彥鱗)》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壽鄧彥鱗)》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對壽鄧彥鱗的祝福,同時展示了作者對仕途和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涼吹起空闊,疏雨斂輕陰。
清風吹過廣袤的天空,細雨落下,輕盈的陰云散去。
瀟湘江上秋色,佳處不勝清。
湘江上的秋色如畫,美景無法言盡清麗之處。
拄笏西山一望,氣與千崖高爽,天意屬奇英。
手扶拄笏向西山遠望,氣勢如千崖之高聳,似乎天意屬于那些出類拔萃的人才。
威鳳下瑤闕,丹桂矗云根。
鳳凰威嚴地飛落在瑤池闕下,丹桂高聳云端。
漢元侯,流德厚,在云孫。
漢朝的元侯,德行廣泛流傳,被人們稱為云孫。
金昆玉季,曾共接武上青云。
金昆和玉季,曾經一同接受武舉考試,共同登上了青云之上。
堂上瑤池仙姥,庭下芝蘭玉樹,好事萃于門。
堂上有瑤池中的仙姥,庭下有芝蘭和玉樹,美好的事物聚集在門前。
剩講經綸事,早晚自公卿。
余下的時間將用于講述經綸之事,早晚會成為一位公卿。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秋天景色的贊美和對壽鄧彥鱗的祝福。作者通過描繪秋天的自然景色,表達了對清新、壯麗景色的喜愛之情。作者借景抒懷,以自然景色來反映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對人生和仕途的思考和追求。在最后兩句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經綸之事的關注,并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能夠在仕途中有所成就,成為一位公卿。整首詩詞以景寫情,以情映人,展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
“曾共接武上青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shòu dèng yàn lín
水調歌頭(壽鄧彥鱗)
liáng chuī qǐ kōng kuò, shū yǔ liǎn qīng yīn.
涼吹起空闊,疏雨斂輕陰。
xiāo xiāng jiāng shàng qiū sè, jiā chù bù shèng qīng.
瀟湘江上秋色,佳處不勝清。
zhǔ hù xī shān yī wàng, qì yǔ qiān yá gāo shuǎng, tiān yì shǔ qí yīng.
拄笏西山一望,氣與千崖高爽,天意屬奇英。
wēi fèng xià yáo quē, dān guì chù yún gēn.
威鳳下瑤闕,丹桂矗云根。
hàn yuán hóu, liú dé hòu, zài yún sūn.
漢元侯,流德厚,在云孫。
jīn kūn yù jì, céng gòng jiē wǔ shàng qīng yún.
金昆玉季,曾共接武上青云。
táng shàng yáo chí xiān lǎo, tíng xià zhī lán yù shù, hǎo shì cuì yú mén.
堂上瑤池仙姥,庭下芝蘭玉樹,好事萃于門。
shèng jiǎng jīng lún shì, zǎo wǎn zì gōng qīng.
剩講經綸事,早晚自公卿。
“曾共接武上青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