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聲斷日曈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杜鵑聲斷日曈昽”全詩
過雨濕殘紅。
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葉香中。
柳梢飛絮,桃梢結子,斷送春風莫恨春無覓處,明年還在芳叢。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朝中措》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中措》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杜鵑聲斷日曈昽。
過雨濕殘紅。
老色菱花影里,
客愁蕉葉香中。
柳梢飛絮,
桃梢結子,
斷送春風莫恨春無覓處,
明年還在芳叢。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情感表達為主題,展示了詩人對春天的感受和思考。詩中描繪了杜鵑的啼聲消失在日暮時分,雨水浸濕了凋謝的紅花。在老色菱花的倒影中,游客感到憂愁,而在蕉葉的香氣中,也有一種客愁的情感。柳樹的枝頭飛舞著柳絮,桃樹的枝梢上結滿了果實。詩人表達了春風的離別之感,但告誡讀者不要悲嘆春天的無處尋覓,因為明年春天依然會在芳草叢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杜鵑聲消失在日暮時分,象征著光陰的逝去,暗示著歲月的流轉。雨水濕透了凋謝的紅花,生命的短暫和無常也在其中顯現。老色菱花的倒影和蕉葉的香氣,則象征了游客的憂愁情感。詩中的柳絮和桃果,代表著春天的離別和美好的收獲。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他告誡讀者不要為春天的離別而悲嘆,因為明年春天依然會到來,美好的景色將會再次出現。
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離別和生命的短暫,通過自然景色傳遞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人情冷暖的思考。讀者可以從中體味到詩人對時光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感悟,同時也能感受到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期許。
“杜鵑聲斷日曈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ōng cuò
朝中措
dù juān shēng duàn rì tóng lóng.
杜鵑聲斷日曈昽。
guò yǔ shī cán hóng.
過雨濕殘紅。
lǎo sè líng huā yǐng lǐ, kè chóu jiāo yè xiāng zhōng.
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葉香中。
liǔ shāo fēi xù, táo shāo jié zǐ, duàn sòng chūn fēng mò hèn chūn wú mì chù, míng nián hái zài fāng cóng.
柳梢飛絮,桃梢結子,斷送春風莫恨春無覓處,明年還在芳叢。
“杜鵑聲斷日曈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