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繞池邊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繞池邊樹”全詩
欲共訴芳心,故繞池邊樹。
人去綺窗閑,弦斷秦箏柱。
百囀聽新聲,總是傷心處。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生查子(聞鶯用竹坡韻)》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生查子(聞鶯用竹坡韻)》是宋代詩人楊冠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嬌鶯恰恰啼,
過水翻回去。
欲共訴芳心,
故繞池邊樹。
人去綺窗閑,
弦斷秦箏柱。
百囀聽新聲,
總是傷心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的景象,主要以鶯鳥的啼叫為線索,表達了詩人對別離和愛情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鶯鳥的行為,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法言說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形象展示了鶯鳥的行為。鶯鳥嬌媚地啼叫著,卻一次又一次地飛過水面,然后又返回原地。它似乎想要與詩人共享內心的感受,因此在池塘旁邊的樹上繞圈飛舞。然而,當人們離去,窗戶關上,琴弦斷裂時,新的啼聲便成了傷心的標志。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深深的孤獨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鶯鳥的啼叫顯示出一種渴望與詩人相通的愿望,而詩人卻無法實現與鶯鳥的交流。詩中的景象和情感交織在一起,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聯系,以及人類內心情感的復雜性。
整首詩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類情感的脆弱和無法言說的內心痛苦。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使詩詞更具有共鳴力,引發讀者對離別和思念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意象和韻律也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色,充滿了婉約和浪漫的情感,使人產生深深的共鳴和感嘆。
“故繞池邊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zhā zǐ wén yīng yòng zhú pō yùn
生查子(聞鶯用竹坡韻)
jiāo yīng qià qià tí, guò shuǐ fān huí qù.
嬌鶯恰恰啼,過水翻回去。
yù gòng sù fāng xīn, gù rào chí biān shù.
欲共訴芳心,故繞池邊樹。
rén qù qǐ chuāng xián, xián duàn qín zhēng zhù.
人去綺窗閑,弦斷秦箏柱。
bǎi zhuàn tīng xīn shēng, zǒng shì shāng xīn chù.
百囀聽新聲,總是傷心處。
“故繞池邊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