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棲地僻少經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棲地僻少經過”全詩
幽棲地僻少經過。
一溪新綠漲晴波。
驚夢覺來啼鳥近,惜春歸去落花多。
東風獨倚奈愁何。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浣溪沙》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楊冠卿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洞口春深長薜蘿。
幽棲地僻少經過。
一溪新綠漲晴波。
驚夢覺來啼鳥近,
惜春歸去落花多。
東風獨倚奈愁何。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一個幽靜的溪邊景色為主題。詩人描述了春天里洞口深處薜蘿茂盛的景象,這個地方鮮少有人經過。詩中提到一條小溪,清澈的水面上涌起新綠的漣漪,映照著晴天的光芒。詩人從夢中驚醒,聽到了近處啼鳥的聲音,感嘆春天的美好卻又覺得可惜,因為春天的離去意味著花朵的凋零。最后,詩人孤獨地倚在東風之下,不知如何排遣內心的憂愁。
賞析:
《浣溪沙》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美麗的春景,同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惜春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細膩之美的追求。薜蘿茂盛、清澈的小溪和春天的離去,都成為詩人表達情感的媒介。詩中的夢境與現實的對比,使詩人對春天的珍惜更加深刻。最后兩句“東風獨倚奈愁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引發讀者對生活中孤獨和困惑的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無奈。這種細膩而真實的情感,使得《浣溪沙》成為宋代詩詞中的佳作之一。
“幽棲地僻少經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dòng kǒu chūn shēn cháng bì luó.
洞口春深長薜蘿。
yōu qī dì pì shǎo jīng guò.
幽棲地僻少經過。
yī xī xīn lǜ zhǎng qíng bō.
一溪新綠漲晴波。
jīng mèng jué lái tí niǎo jìn, xī chūn guī qù luò huā duō.
驚夢覺來啼鳥近,惜春歸去落花多。
dōng fēng dú yǐ nài chóu hé.
東風獨倚奈愁何。
“幽棲地僻少經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