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腸人寂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斷腸人寂寞”全詩
負了花前期約。
寒食清明都過卻。
愁懷無處著。
晴日柳陰池閣。
風絮斜穿簾幕。
簾外秋千閑彩索。
斷腸人寂寞。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謁金門(春暮有感)》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謁金門(春暮有感)》
負了花前期約,
寒食清明都過卻。
愁懷無處著。
晴日柳陰池閣。
風絮斜穿簾幕。
簾外秋千閑彩索。
斷腸人寂寞。
中文譯文:
承載了之前的花前誓言,
寒食和清明都已過去。
愁緒無處寄托。
晴天下,柳樹蔭蔽著池塘和閣樓。
風中的絮花斜穿過簾幕。
簾外的秋千搖擺著,閑散而多彩。
心碎的人孤獨寂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宋代詩人楊冠卿創作,表達了漂泊客思鄉之情的傷感。詩中描繪了春天將盡,寒食和清明節已過,作者內心感到無處安放自己的憂愁和思念之情。
詩人運用了春天的景象來營造詩的氛圍。在晴朗的日子里,柳樹的陰影倒映在池塘和閣樓上,給人一種靜謐而優美的感覺。然而,風中的絮花斜穿過簾幕,簾外的秋千搖擺著,卻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郁。這里的秋千象征著家鄉的閑暇和快樂,而彩索的閑散則突顯出離鄉別井的漂泊之苦。
最后兩句“斷腸人寂寞”,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孤獨。詩中的“斷腸人”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凄涼的境遇,他的心如斷腸般痛苦,與家鄉和親人的距離使得他感到無盡的寂寞。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感受,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寫和對漂泊之苦的表達,展現了詩人的憂愁和心碎之情。此詩流露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客的孤獨和困苦,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共鳴。
“斷腸人寂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chūn mù yǒu gǎn
謁金門(春暮有感)
shāng piāo bó.
傷漂泊。
fù le huā qián qī yuē.
負了花前期約。
hán shí qīng míng dōu guò què.
寒食清明都過卻。
chóu huái wú chǔ zhe.
愁懷無處著。
qíng rì liǔ yīn chí gé.
晴日柳陰池閣。
fēng xù xié chuān lián mù.
風絮斜穿簾幕。
lián wài qiū qiān xián cǎi suǒ.
簾外秋千閑彩索。
duàn cháng rén jì mò.
斷腸人寂寞。
“斷腸人寂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