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家何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家何許”全詩
月夜酹酒江濆,慨然而去,作長短句
曳杖羅浮去,遼鶴正南翔。
青鸞為報消息,巖壑久相望。
無奈漁溪欸乃,喚起蘋洲昨夢,風雨趁歸航。
萬里家何許,天闊水云長。
歷五湖,轉湘楚,下三江。
興亡千古余恨,收拾付詩囊。
重到然犀磯渚,不見騎鯨仙子,客意轉凄涼。
舉酒酹江月,襟袖淚淋浪。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前調》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前調》是一首楊冠卿的詩詞,描繪了詩人在月夜飲酒江邊的情景,并抒發了對逝去歲月的感慨和對離別的凄涼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之不復見也。
月夜酹酒江濆,
慨然而去,
作長短句曳杖羅浮去,
遼鶴正南翔。
青鸞為報消息,
巖壑久相望。
無奈漁溪欸乃,
喚起蘋洲昨夢,
風雨趁歸航。
萬里家何許,
天闊水云長。
歷五湖,轉湘楚,下三江。
興亡千古余恨,
收拾付詩囊。
重到然犀磯渚,
不見騎鯨仙子,
客意轉凄涼。
舉酒酹江月,
襟袖淚淋浪。
詩意和賞析:
《前調》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傷感。詩人在月夜飲酒江邊,心情激蕩,對往事和離別產生了深沉的感慨。
詩的開篇,“之不復見也”,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暗示著已逝去的時光再也無法回到。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在月夜飲酒的情景。他慨然離去,作著長短句,拖著杖子去了羅浮山,看到一只遼鶴正往南方飛翔。這里描繪出詩人離開的場景,展示了他內心的激蕩和無奈。
詩中提到了青鸞,它象征著消息的傳遞,似乎是為了告知詩人一些重要的事情。巖壑久相望,描述了長久以來的期盼和相思之情。
然而,詩人在漁溪之間還是無法掩飾內心的凄涼。他呼喚起蘋洲的昨日夢境,但在風雨之中歸航,感嘆自己的命運和歸宿。
詩人思念萬里之外的家鄉,感嘆天空的廣闊和水云的長遠。他經歷了五湖和湘楚之地,最終下到了三江之口。這里描繪了詩人的旅途,也暗示了歷史和命運的變幻。
詩的結尾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和對離別的傷痛。他整理起自己的詩囊,將千古的恨憤收拾其中。重回到犀磯渚,但卻不見騎鯨仙子,這里暗示了詩人的遺憾和失望。
最后,詩人舉起酒杯,倒出在江月之中,他的衣襟濕透了淚水。這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凄涼。
《前調》通過寫景抒懷的手法,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詩人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對離別的憂傷貫穿全詩,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歷史的變遷。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寓意象征,使詩情更為深沉和抒發內心情感的力量更為強烈。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留戀和對離別的凄涼之情,同時也流露了對歷史興衰和命運無常的感慨。這首詩以其深情而真摯的表達方式,引發讀者對人生、時光流轉和離別的思考,以及對歷史變遷和命運的感慨。
“萬里家何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diào
前調
zhī bù fù jiàn yě.
之不復見也。
yuè yè lèi jiǔ jiāng fén, kǎi rán ér qù, zuò cháng duǎn jù
月夜酹酒江濆,慨然而去,作長短句
yè zhàng luó fú qù, liáo hè zhèng nán xiáng.
曳杖羅浮去,遼鶴正南翔。
qīng luán wèi bào xiāo xī, yán hè jiǔ xiāng wàng.
青鸞為報消息,巖壑久相望。
wú nài yú xī ǎi nǎi, huàn qǐ píng zhōu zuó mèng, fēng yǔ chèn guī háng.
無奈漁溪欸乃,喚起蘋洲昨夢,風雨趁歸航。
wàn lǐ jiā hé xǔ, tiān kuò shuǐ yún zhǎng.
萬里家何許,天闊水云長。
lì wǔ hú, zhuǎn xiāng chǔ, xià sān jiāng.
歷五湖,轉湘楚,下三江。
xīng wáng qiān gǔ yú hèn, shōu shí fù shī náng.
興亡千古余恨,收拾付詩囊。
zhòng dào rán xī jī zhǔ, bú jiàn qí jīng xiān zǐ, kè yì zhuǎn qī liáng.
重到然犀磯渚,不見騎鯨仙子,客意轉凄涼。
jǔ jiǔ lèi jiāng yuè, jīn xiù lèi lín làng.
舉酒酹江月,襟袖淚淋浪。
“萬里家何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