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謝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流謝安”全詩
便令押、紫宸班。
今代又尊韓。
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歲,問公何事,早伴赤松閑。
功業后來看。
似江左、風流謝安。
分類: 太常引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太常引(壽南澗)》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常引(壽南澗)》是宋代詩人辛棄疾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中文譯文:
君王著意履聲間。
便令押、紫宸班。
今代又尊韓。
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歲,問公何事,
早伴赤松閑。
功業后來看。
似江左、風流謝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代政治和文化情況的思考和評價。詩中提到了君王,指的是當時的統治者,他們在重視禮制和聲容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詩人指出,君王們重視的是宮廷的儀式和禮節,不斷提拔一些官員到高位。同時,詩人也指出,如今的時代再次尊崇韓愈,他是一個在吏部和文壇上都有杰出成就的人物,被譽為文章的泰山。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功業和事業的看法。他以一杯酒為比喻,表示時間的流逝。詩人詢問韓愈,問他現在從事何事,早已與世俗的憂慮隔絕,享受著閑適自在的生活。詩人說,真正能夠評判一個人的功業和成就是后人的眼光。他將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將來的時代,希望能夠像江左(指東晉時期的江左盛世)的風流謝安一樣被后人所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以辛辣的諷刺和深思熟慮的語言,揭示了當時政治和文化的現狀。詩人對當時的統治者將注意力放在虛名和形式上的批評,暗示他們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物。詩人通過對韓愈的贊揚,表達了對真正有才華和成就的人的崇敬和敬仰。
詩人以自己的視角觀察時代,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事業前途的期望。他認為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和成就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只有后人的評價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名聲。整首詩詞通過對不同時代的對比,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價值的思考。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詩的結構,行云流水的韻律使詩詞更加流暢。辛棄疾以其獨特的才華和對時代的敏銳觀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詞作品,這首《太常引(壽南澗)》也是其中之一。
“風流謝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cháng yǐn shòu nán jiàn
太常引(壽南澗)
jūn wáng zhù yì lǚ shēng jiān.
君王著意履聲間。
biàn lìng yā zǐ chén bān.
便令押、紫宸班。
jīn dài yòu zūn hán.
今代又尊韓。
dào lì bù wén zhāng tài shān.
道吏部、文章泰山。
yī bēi qiān suì, wèn gōng hé shì, zǎo bàn chì sōng xián.
一杯千歲,問公何事,早伴赤松閑。
gōng yè hòu lái kàn.
功業后來看。
shì jiāng zuǒ fēng liú xiè ān.
似江左、風流謝安。
“風流謝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