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有味清中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淡中有味清中貴”全詩
爭奈春歸去。
不知庭下有荼_。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貴。
飛絮殘英避。
露華微滲玉肌香。
恰似楊妃初試、出蘭湯。
分類: 虞美人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虞美人(賦荼_)》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賦荼_)》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群花泣盡朝來露。
爭奈春歸去。
不知庭下有荼_。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貴。
飛絮殘英避。
露華微滲玉肌香。
恰似楊妃初試、出蘭湯。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虞美人花在春天結束時的凄涼景象。花朵在清晨的露水中淚盡了,卻不知道春天已經離去。作者暗示庭院下還有一種名為荼_的花,它偷偷地享受著濃郁的春色,卻擔心春天會發覺。雖然這種花淡雅中帶有清香,但卻顯得珍貴而矜持。細小的飛絮和殘留的花瓣躲避著,露水微滲在花的玉肌上,散發著迷人的香氣。整個情景恰似楊貴妃初試安湯時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以虞美人花為象征,以感人的描寫展示了花朵在春天消逝時的凄美景象。通過對花朵的人化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春天的思念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詩中的虞美人花與其他花朵相比,更具有貴重和矜持的特點。它偷偷享受春天的美麗,卻擔心春天會發覺,充滿了一種隱秘和害羞的情感。這種花的美麗不像其他花朵那樣張揚,而是在淡雅中流露出一種清新的味道,顯示出一種內斂而高貴的氣質。
詩中還描繪了細小的飛絮和殘留的花瓣,它們躲避著,不愿意被春天完全帶走。露水微滲在花的玉肌上,增添了一份嬌嫩和芬芳。這種描寫給人一種細膩而溫柔的感覺,讓人仿佛能夠聞到花的香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整首詩以虞美人花為主線,通過對花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春天的留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詩中細膩而含蓄的描寫技巧,使人們能夠在心靈中形成一幅凄美的春景畫面,感受到詩人對美的熱愛和追求。
“淡中有味清中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fù tú
虞美人(賦荼_)
qún huā qì jǐn zhāo lái lù.
群花泣盡朝來露。
zhēng nài chūn guī qù.
爭奈春歸去。
bù zhī tíng xià yǒu tú.
不知庭下有荼_。
tōu dé shí fēn chūn sè pà chūn zhī.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dàn zhōng yǒu wèi qīng zhōng guì.
淡中有味清中貴。
fēi xù cán yīng bì.
飛絮殘英避。
lù huá wēi shèn yù jī xiāng.
露華微滲玉肌香。
qià sì yáng fēi chū shì chū lán tāng.
恰似楊妃初試、出蘭湯。
“淡中有味清中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