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干四面山無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闌干四面山無數”全詩
供望眼、朝與暮。
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紗廚如霧,簟紋如水,別有生涼處。
冰肌不受鉛華污。
更旎旎、真香聚。
臨風一曲最妖嬌,唱得行人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開后,待與剩鸞去。
分類: 御街行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御街行(無題)》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御街行(無題)》是一首宋代辛棄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闌干四面山無數。
供望眼、朝與暮。
好風催雨過山來,
吹盡一簾煩暑。
紗廚如霧,簟紋如水,
別有生涼處。
冰肌不受鉛華污。
更旎旎、真香聚。
臨風一曲最妖嬌,
唱得行人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開后,
待與剩鸞去。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御街兩旁的欄桿,四周圍繞著無數山峰。
供著期盼的眼睛,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
好風催動著雨云穿過山脈,
吹散了一幅掛在窗前的煩悶夏日。
紗簾像霧一樣薄薄地遮擋,
竹席上的紋路像水一樣清晰,
在這里有一片清涼之地。
冰肌不受塵世的浮華玷污,
更加婉約、真實的香氣匯聚。
面對風,一曲最為妖嬌動人,
歌聲引得行人都停下腳步。
蓮藕盛開,木犀花開放之后,
等著與剩下的鳳凰一同離去。
這首詩詞以御街為背景,通過描繪御街兩旁的景物和氣氛,表達了一種清涼和寧靜的感覺。詩人運用形象的描寫手法,將紗廚、簟紋等細節繪畫出來,展現出一幅涼爽的畫面。在這個環境中,人們能夠擺脫塵世的煩惱,感受到一種純凈和真實的氛圍。
詩中還通過描述風、歌聲和花朵的綻放,表達了一種妖嬌和動人的意境。風吹來的涼爽帶來了行人的駐足,歌聲吸引了他們的注意。藕花和木犀的綻放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即將到來,同時也暗示著與鳳凰一同離去,寄托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清新、涼爽的氛圍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純凈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這首詩詞展現了辛棄疾出色的描寫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給讀者帶來一種詩意的愉悅和感受。
“闌干四面山無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jiē xíng wú tí
御街行(無題)
lán gān sì miàn shān wú shù.
闌干四面山無數。
gōng wàng yǎn cháo yǔ mù.
供望眼、朝與暮。
hǎo fēng cuī yǔ guò shān lái, chuī jǐn yī lián fán shǔ.
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shā chú rú wù, diàn wén rú shuǐ, bié yǒu shēng liáng chù.
紗廚如霧,簟紋如水,別有生涼處。
bīng jī bù shòu qiān huá wū.
冰肌不受鉛華污。
gèng nǐ nǐ zhēn xiāng jù.
更旎旎、真香聚。
lín fēng yī qǔ zuì yāo jiāo, chàng de xíng rén qiě zhù.
臨風一曲最妖嬌,唱得行人且住。
ǒu huā dū fàng, mù xī kāi hòu, dài yǔ shèng luán qù.
藕花都放,木犀開后,待與剩鸞去。
“闌干四面山無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