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亟只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既亟只且”全詩
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攜手同歸。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翻譯及注釋
翻譯
北風刮來冰樣涼,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攜起手來快逃亡。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禍將降。
北風刮來透骨涼,大雪紛飛漫天揚。你和我是好朋友,攜起手來歸他邦。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快逃亡!
沒有紅的不是狐,沒有黑的不是烏。你和我是好朋友,攜手乘車同離去。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快逃出。
注釋
1.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2.其涼:即“涼涼”,形容風寒冷。
3.雨(yù)雪:下雪。雨,作動詞。其雱(páng):即“雱雱”,雪盛貌。
4.惠而:即惠然,順從、贊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
5.其:同“豈”,語氣詞。虛邪:寬貌。一說徐緩。邪,一本作“徐”。
6.既:已經。亟(jí):急。只且(jū):作語助。
7.喈(jiē):疾貌。一說寒涼。
8.霏:雨雪紛飛。
9.同歸:一起到較好的他國去。
10.莫赤匪狐:沒有不紅的狐貍。莫,無,沒有。匪,非。狐貍比喻壞人。一說古人將狐貍比喻為男性伴侶。
11.莫黑匪烏:烏鴉沒有不是黑色的。烏鴉比喻壞人。一說古人將烏鴉視為吉祥鳥。
北風鑒賞
此詩開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涼颼颼的北風,飄的是紛紛揚揚的雪。這既是實時描述,也是國家危亂之象。眾人為了逃難,呼朋引伴,攜手同行。詩中展現了一幅急惶惶四處奔逃的慘景。
全詩共三章,前兩章內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個字。把“北風其涼”改為“北風其喈”,意在反覆強調北風的寒涼。而改“雨雪其雱”為“雨雪其霏”,無非是極力渲染雪勢的盛大密集。把“攜手同行”改為“攜手同歸”,也是強調逃離的意向。復沓的運用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詩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虛其邪”,虛邪,即舒徐,為疊韻詞,加上二“其”字。語氣更加寬緩,形象地表現同行者委蛇退讓、徘徊不前之狀。“既亟只且”,“只且”為語助詞,語氣較為急促,加強了局勢的緊迫感。語言富于變化,而形象更加生動。
北風與雨雪,是興體為主,兼有比體。它不只是逃亡時的惡劣環境的簡單描寫,還是用來比喻當時的虐政。后面赤狐、黑烏則是以比體為主,兼有興體。它不僅僅是比喻執政者為惡如一,還可以看作逃亡所見之景。這種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句意蘊豐富,耐人玩味。
朱熹《詩集傳》說此詩“氣象愁慘”,指出了其基本風格。詩三章展示了這樣的逃亡情景:在風緊雪盛的時節,一群貴族相呼同伴乘車去逃亡。局勢的緊急(“既亟只且”),環境的凄涼(赤狐狂奔,黑烏亂飛)躍然紙上。
北風創作背景
此詩是在衛君暴虐,禍亂將至,詩人偕友人急于逃難時所作。《毛詩序》說:“《北風》,刺虐也。衛國并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從詩中“同車”來看,百姓是泛指當時一般貴族。方玉潤認為是賢人預見危機而作(《詩經原始》),王先謙認為是“賢者相約避地之詞”(《詩三家義集疏》)。“既亟只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fēng
北風
běi fēng qí liáng, yǔ xuě qí pāng.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huì ér hǎo wǒ, xié shǒu tóng háng.
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qí xū qí xié? jì jí zhǐ qiě!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běi fēng qí jiē, yǔ xuě qí fēi.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huì ér hǎo wǒ, xié shǒu tóng guī.
惠而好我,攜手同歸。
qí xū qí xié? jì jí zhǐ qiě!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mò chì fěi hú, mò hēi fěi wū.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huì ér hǎo wǒ, xié shǒu tóng chē.
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qí xū qí xié? jì jí zhǐ qiě!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既亟只且”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