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奔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溪奔快”全詩
不管青山礙。
千里盤盤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清平樂·題上盧橋翻譯及注釋
翻譯
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經發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后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歷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么!
注釋
①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
②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內。
③不管:不許。
④更著:再加上。
⑤陵谷:高山深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⑥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⑦形勝:地理形勢優越。
清平樂·題上盧橋創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棄疾42歲,由于王藺等人的彈劾而被罷官,歸居上饒。此詞當作于詞人閑居上饒時期,內容主要寫上盧橋一帶形勢景致,借以生發議論,提醒時人應以世之興亡為念。清平樂·題上盧橋賞析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將泉水寫得生氣淋漓,氣勢不凡。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態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管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態,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也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繞的地勢,將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于動靜交錯,生氣栩栩,體現了詞人對于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入對于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也許是從當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為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也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的時間內,深谷變為山陵、山陵變為深谷的地貌遷變,在漫長的歷史上,鬧市變為桑田、桑田變為鬧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為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然也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略人生的情思趨向。
“清溪奔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tí shàng lú qiáo
清平樂·題上盧橋
qīng xī bēn kuài.
清溪奔快。
bù guǎn qīng shān ài.
不管青山礙。
qiān lǐ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千里盤盤平世界。
gèng zhe xī shān jīn dài.
更著溪山襟帶。
gǔ jīn líng gǔ máng máng.
古今陵谷茫茫。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市朝往往耕桑。
cǐ dì jū rán xíng shèng, sì céng xiǎo xiǎo xīng wáng.
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清溪奔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