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要尋蘭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要尋蘭去”全詩
赤腳踏滄浪,為愛清溪故。
朝來山鳥啼,勸上山高處。
我意不關渠,自要尋蘭去。
分類: 生查子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生查子(獨游西巖)》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生查子(獨游西巖)》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儂住。
赤腳踏滄浪,為愛清溪故。
朝來山鳥啼,勸上山高處。
我意不關渠,自要尋蘭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所作的《生查子(獨游西巖)》。詩人通過描繪山水之美和自然景致,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內心追求。
詩人開頭說:“青山非不佳,未解留儂住。”青山美麗,但詩人還沒有完全領略到其美,他并未停留下來。這里的“儂”指的是詩人所愛的人,他由于對清溪的眷戀,未能停留在美麗的山景之中。
接下來的兩句,“赤腳踏滄浪,為愛清溪故。”描繪了詩人赤腳踏水游弋的情景。他為了心中所愛的清溪,不惜踏過滄浪,表達了他對愛情的執著和追求。
第四句,“朝來山鳥啼,勸上山高處。”詩人描述了清晨山鳥鳴唱的美景,并以此勸誘自己爬上高山。這里的高山可以理解為追求更高境界和更美好事物的象征。
最后兩句,“我意不關渠,自要尋蘭去。”詩人表示自己的心意并不在人世間的瑣事上,而是要追求更高尚的境界,尋求更美好的事物。其中的“蘭”可以理解為高潔純美的象征。
這首詩以山水自然景致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表達了他對愛情和追求的執著。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領悟,詩人表達了對高尚境界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示了他獨特的情感和思想。
“自要尋蘭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zhā zǐ dú yóu xī yán
生查子(獨游西巖)
qīng shān fēi bù jiā, wèi jiě liú nóng zhù.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儂住。
chì jiǎo tà cāng láng, wèi ài qīng xī gù.
赤腳踏滄浪,為愛清溪故。
zhāo lái shān niǎo tí, quàn shàng shān gāo chù.
朝來山鳥啼,勸上山高處。
wǒ yì bù guān qú, zì yào xún lán qù.
我意不關渠,自要尋蘭去。
“自要尋蘭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