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猶堪話別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日猶堪話別離”全詩
老來怕作送行詩。
極目南云無過雁。
君看。
梅花也解寄相思。
無限江山行未了。
父老。
不須和淚看旌旗。
后會丁寧何日□須記。
春風十日放燈時。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定風波(三山送盧國華,約上元重來)》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定風波(三山送盧國華,約上元重來)》是宋代辛棄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日猶堪話別離。
老來怕作送行詩。
極目南云無過雁。
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無限江山行未了。
父老。不須和淚看旌旗。
后會丁寧何日□須記。
春風十日放燈時。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辛棄疾送別好友盧國華的場景。他回首往事,感嘆年少時的別離之情,而如今年老之后,卻不敢再寫送行的詩歌。他抬頭望著遠方的南方云霞,只見雁陣飛過,遠去的身影。他告訴好友,就連梅花也能寄托相思之情。他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征戰江山的行程還未結束。他安慰父老們,不必因為淚水而看旌旗。他希望能在未來某個時刻與好友再次相聚,但具體的日期卻無法預知。最后,他提到春風吹來十天時,將會放燈慶祝。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辛棄疾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和對未來的期許。他回顧了自己年少時的別離經歷,感嘆時光的飛逝和人事的無常。詩中所描繪的南方云霞和飛過的雁陣,以及寄托相思的梅花,都象征著離別和思念。辛棄疾通過梅花來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這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之一。
詩中還表達了辛棄疾對未來的期待和不甘心的情感。他覺得自己還有許多事情未完成,對江山的行程還未結束,因此不愿意輕易寫送行的詩。他對父老們說,不必因為分別而流淚,也不必因為戰爭而悲傷。他希望在將來的某個時刻能夠再次與友人相聚,但具體的時間卻是未知的,這增加了詩中的凄涼和不確定性。
最后,詩人提到春風吹來十天時,將會放燈慶祝。這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和慶祝的象征,也顯示出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整首詩詞通過對離別、思念和未來的描繪,以及對友情和生活的思考,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情感和才華。
“少日猶堪話別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ng fēng bō sān shān sòng lú guó huá, yuē shàng yuán chóng lái
定風波(三山送盧國華,約上元重來)
shǎo rì yóu kān huà bié lí.
少日猶堪話別離。
lǎo lái pà zuò sòng xíng shī.
老來怕作送行詩。
jí mù nán yún wú guò yàn.
極目南云無過雁。
jūn kàn.
君看。
méi huā yě jiě jì xiāng sī.
梅花也解寄相思。
wú xiàn jiāng shān xíng wèi liǎo.
無限江山行未了。
fù lǎo.
父老。
bù xū hé lèi kàn jīng qí.
不須和淚看旌旗。
hòu huì dīng níng hé rì xū jì.
后會丁寧何日□須記。
chūn fēng shí rì fàng dēng shí.
春風十日放燈時。
“少日猶堪話別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