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才從梅里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意才從梅里過”全詩
莫攜歌舞去相催。
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
春意才從梅里過,人情都向柳邊來。
咫尺東家還又有,海棠開。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浣溪沙(偶作)》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偶作)》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艷杏夭桃兩行排。
莫攜歌舞去相催。
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
春意才從梅里過,人情都向柳邊來。
咫尺東家還又有,海棠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辛棄疾通過描寫盛開的花朵和引發的情感,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流逝時光的無奈之情。
賞析:
1. 第一句描述了艷麗的杏花和嬌艷欲滴的桃花成排開放的景象,展現了春天的繁榮和生機。
2. 第二句勸告人們不要被歌舞等娛樂事物所誘惑,以免忽視了珍貴的時光。
3. 第三句表達了作者對流逝時光的無奈之情,認為時光過得太快,眼睛都來不及享受美景,就已經是去年這個時候了。
4. 第四句描述了春意從梅樹傳遞過來,人們的情感也都集中在了柳樹邊,展示了春天帶給人們的喜悅和歡樂。
5. 第五句表示即使距離很近的東家也有美景可觀賞,比如盛開的海棠花。
6.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時光逝去的感慨,傳遞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
總體而言,辛棄疾的《浣溪沙(偶作)》以簡練而精確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通過對花朵的描寫和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情,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
“春意才從梅里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ǒu zuò
浣溪沙(偶作)
yàn xìng yāo táo liǎng xíng pái.
艷杏夭桃兩行排。
mò xié gē wǔ qù xiāng cuī.
莫攜歌舞去相催。
cì dì wèi kān gōng zuì yǎn, qù nián zāi.
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
chūn yì cái cóng méi lǐ guò, rén qíng dōu xiàng liǔ biān lái.
春意才從梅里過,人情都向柳邊來。
zhǐ chǐ dōng jiā hái yòu yǒu, hǎi táng kāi.
咫尺東家還又有,海棠開。
“春意才從梅里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