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驚落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聲驚落葉”全詩
翻樹啼鴉聲未徹。
雨聲驚落葉。
寶蠟成行嫌熱。
玉腕藕花誰雪。
流水高山弦斷絕。
怒蛙聲自咽。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謁金門(和廊之五月雪樓小集韻)》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和廊之五月雪樓小集韻)》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滅。
遮擋著潔白的月光,云彩中閃爍著金色的蛇形光芒。
翻樹啼鴉聲未徹。
翻飛的樹葉和啼叫的烏鴉聲音還沒有傳遍。
雨聲驚落葉。
雨聲驚擾著飄落的葉子。
寶蠟成行嫌熱。
寶蠟成行,嫌熱而融化。
玉腕藕花誰雪。
玉腕上的藕花,是誰將其染成雪白色?
流水高山弦斷絕。
流水和高山之間的琴弦已經斷裂。
怒蛙聲自咽。
憤怒的蛙聲自行嘶啞。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一些細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意境給人一種幽靜而寂寥的感覺。月光被云彩遮擋,金蛇的光芒穿過云縫閃爍。翻飛的樹葉和啼叫的烏鴉聲音未能完全傳遍,給人一種未盡事宜的感覺。雨聲驚擾著飄落的葉子,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絲凄涼的氣息。寶蠟被炎熱融化,玉腕上的藕花染成了雪白色,顯示出燥熱的氣候。流水和高山之間的琴弦已經斷裂,象征著某種關系的破裂。憤怒的蛙聲自行嘶啞,似乎是在暗示一種無助和不滿的情緒。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思考。它給人一種凄涼、寂寥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變幻無常的感嘆和對現實困境的不滿。同時,詩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也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有趣,增強了讀者的閱讀體驗。這首詩詞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是他眾多優秀作品中的一首。
“雨聲驚落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hé láng zhī wǔ yuè xuě lóu xiǎo jí yùn
謁金門(和廊之五月雪樓小集韻)
zhē sù yuè, yún wài jīn shé míng miè.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滅。
fān shù tí yā shēng wèi chè.
翻樹啼鴉聲未徹。
yǔ shēng jīng luò yè.
雨聲驚落葉。
bǎo là chéng háng xián rè.
寶蠟成行嫌熱。
yù wàn ǒu huā shuí xuě.
玉腕藕花誰雪。
liú shuǐ gāo shān xián duàn jué.
流水高山弦斷絕。
nù wā shēng zì yàn.
怒蛙聲自咽。
“雨聲驚落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