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海棠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喚起海棠睡”全詩
花片水流去。
百舌聲中,喚起海棠睡。
斷腸幾點愁紅,啼痕猶在,多應怨、夜來風雨。
別情苦。
馬蹄踏遍長亭,歸期又成誤。
簾卷青樓,回首在何處。
畫梁燕子雙雙,能言能語,不解說、相思一句。
分類: 祝英臺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祝英臺近》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祝英臺近》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綠楊堤,青草渡。
花瓣隨水流逝。
百舌鳥的聲音中,喚醒了睡著的海棠花。
斷腸的憂愁點點,哭泣的痕跡依然存在,
很可能是因為夜晚的風雨而產生的怨恨。
別離之情苦楚。
馬蹄聲踏遍長亭,原本約定的歸期又被誤了。
簾卷起了青樓,回首望去,不知身在何處。
畫梁上的燕子成雙成對,
它們能言善語,卻不了解相思之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來表達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和相思之苦。首句“綠楊堤,青草渡。”描繪了青翠的楊樹和綠草,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接著,花瓣隨水流逝,百舌鳥的聲音喚醒了睡著的海棠花,展現了春天的景象。然而,在這美好的景色之下,作者內心卻充滿了憂愁和痛苦。詩中提到的“斷腸幾點愁紅,啼痕猶在”表達了作者心中的痛苦和傷感,這可能是因為愛人離去或別離所帶來的痛苦。夜晚的風雨更加加重了別離的傷感。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和愛人之間的分別和歸期的誤會。馬蹄聲踏遍長亭,原本約定的歸期卻被誤解或錯過,使得分離的痛苦更加深刻。簾卷起了青樓,回首望去,作者無法確定自己的所在和歸宿。最后一句“畫梁燕子雙雙,能言能語,不解說、相思一句”描繪了畫梁上的燕子,它們成雙成對,能夠發出聲音,卻無法理解人的相思之苦。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的方式,表達了作者深深的離愁別緒和相思之苦。這是辛棄疾的典型作品,以其獨特的才情和感情表達,深受后人喜愛。
“喚起海棠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ù yīng tái jìn
祝英臺近
lǜ yáng dī, qīng cǎo dù.
綠楊堤,青草渡。
huā piàn shuǐ liú qù.
花片水流去。
bǎi shé shēng zhōng, huàn qǐ hǎi táng shuì.
百舌聲中,喚起海棠睡。
duàn cháng jǐ diǎn chóu hóng, tí hén yóu zài, duō yīng yuàn yè lái fēng yǔ.
斷腸幾點愁紅,啼痕猶在,多應怨、夜來風雨。
bié qíng kǔ.
別情苦。
mǎ tí tà biàn cháng tíng, guī qī yòu chéng wù.
馬蹄踏遍長亭,歸期又成誤。
lián juǎn qīng lóu, huí shǒu zài hé chǔ.
簾卷青樓,回首在何處。
huà liáng yàn zi shuāng shuāng, néng yán néng yǔ, bù jiě shuō xiāng sī yī jù.
畫梁燕子雙雙,能言能語,不解說、相思一句。
“喚起海棠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