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荇參差動綠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荇參差動綠波”全詩
一池蛇影噤群蛙。
因風野鶴饑猶舞,積雨山梔病不花。
名利處,戰爭多。
門前蠻角日干戈。
不知更有槐安國,夢覺南柯日未斜。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鷓鴣天(睡起即事)》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睡起即事)》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荇參差動綠波。
一池蛇影噤群蛙。
因風野鶴饑猶舞,
積雨山梔病不花。
名利處,戰爭多。
門前蠻角日干戈。
不知更有槐安國,
夢覺南柯日未斜。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戰亂為背景,表達了辛棄疾對時代動蕩和個人命運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描繪了水中的荇草搖曳生姿,蛇在水中游動,而蛙卻因為蛇的存在而保持沉默。野鶴因風饑餓而舞動,積雨使得山梔花無法開放。作者觸景生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內心的情感。
詩中提到了名利場所和戰爭的頻繁發生,表明社會的紛亂和動蕩。門前的蠻族敵人每天都在持續戰斗,給人們帶來了痛苦和不安。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疑惑和困惑,不知道是否還有一個安全的國家,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
賞析:
《鷓鴣天(睡起即事)》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時代動蕩的場景,將作者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環境相融合。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水中的荇草與蛇、蛙的對比,以及野鶴與山梔花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詩的結尾表現了作者對未來的迷茫和困惑,增添了詩詞的悲壯情調。
辛棄疾是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文人,他的詩詞常常體現了他對時代動蕩和社會不公的關注。這首詩詞中也體現了他對戰爭和社會動蕩的憂慮,以及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時,詩中的自然描寫也展現了辛棄疾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現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憂慮,展現了他對時代和人生的思考。同時,詩詞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體現了辛棄疾作為一位杰出的文人的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
“水荇參差動綠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shuì qǐ jí shì
鷓鴣天(睡起即事)
shuǐ xìng cēn cī dòng lǜ bō.
水荇參差動綠波。
yī chí shé yǐng jìn qún wā.
一池蛇影噤群蛙。
yīn fēng yě hè jī yóu wǔ, jī yǔ shān zhī bìng bù huā.
因風野鶴饑猶舞,積雨山梔病不花。
míng lì chù, zhàn zhēng duō.
名利處,戰爭多。
mén qián mán jiǎo rì gān gē.
門前蠻角日干戈。
bù zhī gèng yǒu huái ān guó, mèng jué nán kē rì wèi xié.
不知更有槐安國,夢覺南柯日未斜。
“水荇參差動綠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