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憶商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憶商山”全詩
最無聊處秋光到。
西風林外有啼鴉,斜陽山下多衰草。
長憶商山,當年四老。
塵埃也走咸陽道。
為誰書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
分類: 踏莎行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踏莎行(和趙國興知錄韻)》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和趙國興知錄韻)》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的道路漫長而遙遠,憂心重重而默默無聲。最無聊的時候迎來秋日的光景。林外的西風中有鴉鳥啼鳴,斜陽下的山腳下長滿了凋零的草。長久地懷念著商山,那里曾經有四位隱士。塵埃也走向了咸陽的道路。為了誰而寫下這些文字,如今這個意思已無人能夠明白。
詩意:
《踏莎行(和趙國興知錄韻)》表達了辛棄疾的憂心和無奈。詩人感慨道路漫長,心中憂慮沉重,生活乏味。秋日的景色雖美,但卻無法消解他內心的憂愁。林外的風中傳來鴉鳥的啼鳴,山腳下的景象凋零衰敗,讓他更加懷念過去的榮光和美好。然而,時光流轉,塵埃落定,他的所思所想只能埋在心中,無人能夠理解。
賞析:
這首詩詞以辛棄疾獨特的抒寫方式展現了他內心的憂慮和無奈。詩人在描繪秋日景色時,用了"最無聊處秋光到"的形容,表達了他對生活乏味的感受。然后他以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西風中的啼鴉和山下的衰草,將自己的心情進一步表達出來,顯現出無奈和凄涼的感覺。
辛棄疾在詩中提到商山和四位隱士,表達了對過去榮光的懷念和對人生變遷的感慨。然而,最后兩句"為誰書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他寫下這些文字,但卻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意思,這反映了他在當時的處境和心境。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凄涼,反映了辛棄疾內心的憂慮和無奈。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過去的回憶,他將個人的情感與社會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現實的痛苦和無法解決問題的無奈之情。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內心的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長憶商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hé zhào guó xìng zhī lù yùn
踏莎行(和趙國興知錄韻)
wú dào yōu yōu, yōu xīn qiāo qiāo.
吾道悠悠,憂心悄悄。
zuì wú liáo chù qiū guāng dào.
最無聊處秋光到。
xī fēng lín wài yǒu tí yā, xié yáng shān xià duō shuāi cǎo.
西風林外有啼鴉,斜陽山下多衰草。
zhǎng yì shāng shān, dāng nián sì lǎo.
長憶商山,當年四老。
chén āi yě zǒu xián yáng dào.
塵埃也走咸陽道。
wèi shuí shū biàn fān rán, zhì jīn cǐ yì wú rén xiǎo.
為誰書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
“長憶商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