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說當年功紀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休說當年功紀柱”全詩
卻怕黃花相爾汝。
嶺頭拭目望龍安,更在云煙遮斷處。
思量落帽人風度。
休說當年功紀柱。
謝公直是愛東山,畢竟東山留不住。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玉樓春》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樓春》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瘦竹疲倦地攀登高山,
卻害怕黃花會妨礙你。
站在嶺上,眼睛遠眺龍安,
云煙遮擋了視線。
想起曾經的英勇豪杰,
不必再提過去的功績。
謝公只是愛東山,
但東山終究無法留住他。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憂郁的心境,表達了辛棄疾對逝去的事物和往事的思念和無奈。詩人瘦弱地攀登高山,卻擔心黃花的存在會妨礙他。站在山嶺上,他凝視著遠方的龍安,然而云煙擋住了他的視線。他回憶起過去的榮耀和英勇,但認為過去的功績已經不值一提。詩人談到謝公愛東山,意味著謝公鐘愛的東山景色和環境,但最后他明白東山無法永遠留住他。
賞析:
《玉樓春》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短短的幾句詩抓住了人們的注意力,并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過去的回憶,展現了詩人內心的郁悶和沉重。
詩中的"瘦筇"和"黃花"可以被視為暗喻,象征著詩人自己的狀況和過去的榮譽。瘦弱的竹杖代表詩人自己的疲憊和消瘦,而黃花則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現實的阻礙。
詩人站在嶺上遠眺,眼前的云煙遮擋了他的視線,這種景象也可以被視為詩人內心情緒的映射。云煙的遮擋意味著他無法看清未來的方向和前景,也暗示了他對現實的困擾和無奈。
詩的最后兩句"謝公直是愛東山,畢竟東山留不住"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留戀和對東山的眷戀,但他也明白東山無法永遠是他的歸宿。這種對東山的眷戀和無法停留的無奈,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相呼應,給人一種深深的傷感之感。
總體而言,辛棄疾的《玉樓春》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表達,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憂郁和無奈,表現了對過去的追憶和對現實的無奈。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情感表達,成為宋代辛棄疾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休說當年功紀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玉樓春
shòu qióng juàn zuò dēng gāo qù.
瘦筇倦作登高去。
què pà huáng huā xiāng ěr rǔ.
卻怕黃花相爾汝。
lǐng tóu shì mù wàng lóng ān, gèng zài yún yān zhē duàn chù.
嶺頭拭目望龍安,更在云煙遮斷處。
sī liang luò mào rén fēng dù.
思量落帽人風度。
xiū shuō dāng nián gōng jì zhù.
休說當年功紀柱。
xiè gōng zhí shì ài dōng shān, bì jìng dōng shān liú bú zhù.
謝公直是愛東山,畢竟東山留不住。
“休說當年功紀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