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趁新涼秋水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趁新涼秋水去”全詩
總是六朝人住處。
悠悠興廢不關心,惟有沙洲雙白鷺。
仙人磯下多風雨。
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須抖擻盡塵埃,卻趁新涼秋水去。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玉樓春(乙丑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樓春(乙丑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是宋代詩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頭一帶斜陽樹。
總是六朝人住處。
悠悠興廢不關心,
惟有沙洲雙白鷺。
仙人磯下多風雨。
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須抖擻盡塵埃,
卻趁新涼秋水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辛棄疾在歸途中經過京口奉祠、仙人磯的景象和他的內心感受。
詩的開頭兩句"江頭一帶斜陽樹,總是六朝人住處",通過描繪江邊斜陽下的樹木和歷史悠久的住宅,展現了六朝時期的繁華景象。辛棄疾用"總是"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回憶和懷念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悠悠興廢不關心,惟有沙洲雙白鷺",表達了詩人對興廢更替的漠不關心,唯獨對沙洲上的兩只白鷺感到贊嘆。這里,辛棄疾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對寧靜、純潔和超脫塵世的向往。
下半部分的兩句"仙人磯下多風雨,好卸征帆留不住",描繪了仙人磯的景象,仙人磯是一個風雨頻繁的地方。"好卸征帆留不住"表達了詩人難以停留的心情,他渴望遠離塵囂,拋卻俗世之累。
最后兩句"直須抖擻盡塵埃,卻趁新涼秋水去",表達了詩人決心抖擻精神,盡情追求自己的理想和遠方。他希望在新涼的秋水中啟程,追逐更廣闊的天地。
整首詩表現了辛棄疾對過去繁華的懷念,對現實興廢的淡然態度,以及對追求自由和超脫的向往。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純潔、寧靜和自由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追求理想和遠方的決心。這首詩既有對歷史的沉思,又有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辛棄疾豪放不羈、追求自由的個性特點。
“卻趁新涼秋水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yǐ chǒu jīng kǒu fèng cí xī guī, jiāng zhì xiān rén jī
玉樓春(乙丑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
jiāng tóu yí dài xié yáng shù.
江頭一帶斜陽樹。
zǒng shì liù cháo rén zhù chù.
總是六朝人住處。
yōu yōu xīng fèi bù guān xīn, wéi yǒu shā zhōu shuāng bái lù.
悠悠興廢不關心,惟有沙洲雙白鷺。
xiān rén jī xià duō fēng yǔ.
仙人磯下多風雨。
hǎo xiè zhēng fān liú bú zhù.
好卸征帆留不住。
zhí xū dǒu sǒu jǐn chén āi, què chèn xīn liáng qiū shuǐ qù.
直須抖擻盡塵埃,卻趁新涼秋水去。
“卻趁新涼秋水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