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車駟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車駟馬”全詩
嘆折腰、五斗賦歸來,問走了、羊腸幾遍。
高車駟馬,金章紫綬,傳語渠儂穩便。
問東湖、帶得幾多春,且看凌云筆健。
分類: 鵲橋仙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鵲橋仙(席上和趙晉臣敷文)》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鵲橋仙(席上和趙晉臣敷文)》是辛棄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少年時光及其隨之而來的年華老去為主題,表達了對逝去的青春歲月的羨慕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鵲橋仙的宴席上與趙晉臣敷文共和時光
少年風華,少年歌舞,
直到老去才知道可珍惜。
嘆息曾經的低頭問候,
五斗賦歸來,又詢問過去
高車駟馬,金章紫綬,
傳達渠儂的消息安穩。
問東湖,帶來了多少春天,
且看凌云筆的靈動。
詩意:
《鵲橋仙》通過描繪少年時光和隨之而來的年華老去,表達了對逝去的青春歲月的向往和悲嘆。詩人在年少輕狂時,似乎沒有意識到年華的流逝和青春的寶貴。直到年老之時,才領悟到少年時代的美好,對逝去的時光感到羨慕和惋惜。詩中也表達了對曾經的友人的思念和問候,以及對過去的回憶和探詢。同時,詩中還描繪了華貴的場景和權勢的象征,以及對東湖春天的期待。整首詩透露出對青春流逝和歲月更迭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鵲橋仙》展示了辛棄疾獨特而深沉的情感表達能力,將個人的感慨與時代的變遷相結合。詩中以對逝去青春的回憶和羨慕為主線,通過對過去的追問和對未來的期待,表達了對年華流逝的無奈與珍惜。辛棄疾巧妙地運用了富有意象和感情的語言,描繪了華貴場景和權勢象征,以及對春天的渴望,使詩詞更加豐富和生動。整首詩情感真摯,寓意深遠,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和對珍惜當下的思索。
“高車駟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qiáo xiān xí shàng hé zhào jìn chén fū wén
鵲橋仙(席上和趙晉臣敷文)
shào nián fēng yuè, shào nián gē wǔ, lǎo qù fāng zhī kān xiàn.
少年風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羨。
tàn zhé yāo wǔ dǒu fù guī lái, wèn zǒu le yáng cháng jǐ biàn.
嘆折腰、五斗賦歸來,問走了、羊腸幾遍。
gāo chē sì mǎ, jīn zhāng zǐ shòu, chuán yǔ qú nóng wěn biàn.
高車駟馬,金章紫綬,傳語渠儂穩便。
wèn dōng hú dài dé jǐ duō chūn, qiě kàn líng yún bǐ jiàn.
問東湖、帶得幾多春,且看凌云筆健。
“高車駟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