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在陰何側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在陰何側畔”全詩
來時誦我伴牢愁。
一見尊前似舊。
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
錦囊來往幾時休。
已遣蛾眉等候。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西江月》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粉面都成醉夢,
霜髯能幾春秋。
來時誦我伴牢愁。
一見尊前似舊。
詩在陰何側畔,
字居羅趙前頭。
錦囊來往幾時休。
已遣蛾眉等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詩人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他感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消逝,自己已經面容憔悴,白發如霜,但內心的情感卻依然如昔。他感慨萬分地說,當初離開故鄉時,曾有人陪伴他一同感受牢騷和憂愁。而現在,他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仿佛是在古舊的時光中再次相遇。他的詩篇被放在書籍的邊上,字句居于眾多文人墨客之前,他的才華無法得到尊重和認可。他感到如錦囊般來來往往的歲月,何時才能停息。然而,他已經讓那雙美麗的眉眼等候已久。
賞析:
辛棄疾以獨特的筆觸和深情的表達,將自己的思念與追憶融入了這首詩詞之中。他以簡練的文字,描繪出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的孤獨和思念之情。通過對自己外貌的形容,他抒發了歲月的無情和光陰的流逝。他的詩篇被放在陰暗的角落,字句被他人超越,但他內心的情感依然如舊。這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對時光的無奈。他對于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感到深深的憂慮和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短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辛棄疾深情厚意的創作風格,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詩在陰何側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西江月
fěn miàn dōu chéng zuì mèng, shuāng rán néng jǐ chūn qiū.
粉面都成醉夢,霜髯能幾春秋。
lái shí sòng wǒ bàn láo chóu.
來時誦我伴牢愁。
yī jiàn zūn qián shì jiù.
一見尊前似舊。
shī zài yīn hé cè pàn, zì jū luó zhào qián tou.
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
jǐn náng lái wǎng jǐ shí xiū.
錦囊來往幾時休。
yǐ qiǎn é méi děng hòu.
已遣蛾眉等候。
“詩在陰何側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