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窗學得鷓鴣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閑窗學得鷓鴣啼”全詩
長年耽酒更吟詩。
驀地捉將來斷送,老頭皮。
繞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鷓鴣啼。
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記得瓢泉快活時,
長年耽酒更吟詩。
驀地捉將來斷送,
老頭皮。
繞扶行不得,
閑窗學得鷓鴣啼。
卻有杜鵑能勸道,
不如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辛棄疾對自己流連于酒和詩的生活方式的反思。他回憶起年輕時在瓢泉中快樂的時光,長年沉迷于酒和吟詩之中。然而,突然間他意識到這種生活方式將會毀掉他,他感到自己已經衰老。他身體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自由行動,只能在閑暇的時候從窗戶聽鷓鴣的啼聲。他意識到杜鵑的鳴叫好像在告誡他,與其繼續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如回歸平靜的家庭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以辛棄疾獨特的感慨之情表達了對自身生活狀態的思考。他通過回憶年輕時的快樂時光,對比自己現在的境況,傳達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擔憂。他深感自己的身體已經老去,無法再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只能坐在窗前感嘆時光的流逝。同時,他通過描繪閑窗中鷓鴣的啼聲,表達了對寧靜、溫馨家庭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是整首詩的精華所在。杜鵑的鳴叫被辛棄疾解讀為一種暗示,告訴他與其繼續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如回歸平靜安穩的家庭生活。這種對家庭的向往和對平靜生活的渴望,既是辛棄疾個人的情感表達,也是對那個時代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思。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辛棄疾個人的親身體驗,以及對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傳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對未來的擔憂和對家庭溫馨生活的向往。它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閑窗學得鷓鴣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ān zì huàn xī shā sān shān xì zuò
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
jì de piáo quán kuài huó shí.
記得瓢泉快活時。
cháng nián dān jiǔ gèng yín shī.
長年耽酒更吟詩。
mò dì zhuō jiāng lái duàn sòng, lǎo tóu pí.
驀地捉將來斷送,老頭皮。
rào fú xíng bù dé, xián chuāng xué dé zhè gū tí.
繞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鷓鴣啼。
què yǒu dù juān néng quàn dào, bù rú guī.
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閑窗學得鷓鴣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