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灑衣裾客路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塵灑衣裾客路長”全詩
霜林已晚,秋蕊猶香。
別離觸處是悲涼。
夢里青樓,不忍思量。
天宇沈沈落日黃。
云遮望眼,山割愁腸。
滿懷珠玉淚浪浪。
欲倩西風,吹到蘭房。
分類: 一翦梅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一翦梅》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一翦梅》是宋代詩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塵土灑在衣裾上,客路漫長。
霜已降臨森林,秋蕊依然散發芬芳。
別離之時觸動心中的悲涼。
在夢中想起青樓的景象,卻不忍心細思量。
天空昏暗,落日變黃。
云彩遮擋了我的視線,山巒割裂了我的憂愁。
心中充滿了珠玉般的淚水。
希望西風能夠吹到那嬌艷的蘭房。
詩意:
《一翦梅》描繪了辛棄疾在客途之中的孤寂和別離之苦。詩人身處在漫長的旅途中,衣裾上沾滿了塵土,而秋天的霜已降臨在森林中,然而梅花依然香氣襲人。別離之時,觸動了詩人內心的悲涼之情。他在夢中想起過去的青樓之景,但不愿意深思,因為思念之情難以承受。天空昏暗,夕陽黃昏,云彩遮擋了詩人的視線,山巒割裂了他的心緒,他內心充滿了寶貴如珠玉的淚水。最后,他希望西風能夠吹到那嬌艷的蘭房,將自己的思念傳達給遠方的人。
賞析:
《一翦梅》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辛棄疾內心的孤寂和別離之苦。詩人通過衣裾上的塵土、秋蕊的香氣、青樓的景象等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在客途中的心境和情感。他對別離之時的悲涼感到無法承受,選擇在夢中回憶青樓的景象,同時又不愿深思,逃避思念之苦。通過描繪昏暗的天空、夕陽和遮擋的云彩,以及割裂的山巒,詩人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愁和痛苦。最后,詩人希望西風能夠吹到遠方的蘭房,傳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風格,向讀者展示了他內心世界的哀傷和寂寞。
“塵灑衣裾客路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jiǎn méi
一翦梅
chén sǎ yī jū kè lù cháng.
塵灑衣裾客路長。
shuāng lín yǐ wǎn, qiū ruǐ yóu xiāng.
霜林已晚,秋蕊猶香。
bié lí chù chù shì bēi liáng.
別離觸處是悲涼。
mèng lǐ qīng lóu, bù rěn sī liang.
夢里青樓,不忍思量。
tiān yǔ shěn shěn luò rì huáng.
天宇沈沈落日黃。
yún zhē wàng yǎn, shān gē chóu cháng.
云遮望眼,山割愁腸。
mǎn huái zhū yù lèi làng làng.
滿懷珠玉淚浪浪。
yù qiàn xī fēng, chuī dào lán fáng.
欲倩西風,吹到蘭房。
“塵灑衣裾客路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