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吹斷千山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闌吹斷千山月”全詩
亂紅點點團香蝶。
過墻一陣海棠風,隔簾幾處梨花雪。
愁滿芳心,酒潮紅頰。
年年此際傷離別。
不妨橫管小樓中,夜闌吹斷千山月。
分類: 踏莎行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踏莎行(春日有感)》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春日有感)》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走在萱草齋的階梯上,踩碎了芭蕉樹上的葉子。
紛紛揚揚的紅色點綴,像一團香蝶。
墻外吹來一陣海棠花的風,簾子后幾處落下梨花的雪。
心中充滿憂愁,酒意使臉頰泛紅。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讓人傷感離別。
不妨坐在小樓中,吹破千山之間的月色。
詩意:
這首詩以春日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在春天時的感慨和情緒。萱草齋、芭蕉、海棠花和梨花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繁華,但也帶有離別的憂傷。詩人在芳心中感到憂愁,醉意讓他的臉頰泛紅,他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感到離別之苦。然而,詩人并不消極沉郁,而是選擇在小樓中吹斷千山之間的月色,表達了他對自己處境的豁達和積極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春景的方式,表達了辛棄疾對離別和人生變遷的感嘆。詩中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生動地刻畫了春日的美景,如萱草齋、芭蕉、海棠花和梨花等,使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詩人以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為線索,抒發了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和感慨。盡管詩中存在憂愁和離別之情,但詩人通過選擇吹斷千山之間的月色,表達了他的豁達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寄托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對春日景色的描繪和詩人內心感受的交融,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魅力。
“夜闌吹斷千山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chūn rì yǒu gǎn
踏莎行(春日有感)
xuān cǎo zhāi jiē, bā jiāo nòng yè.
萱草齋階,芭蕉弄葉。
luàn hóng diǎn diǎn tuán xiāng dié.
亂紅點點團香蝶。
guò qiáng yī zhèn hǎi táng fēng, gé lián jǐ chù lí huā xuě.
過墻一陣海棠風,隔簾幾處梨花雪。
chóu mǎn fāng xīn, jiǔ cháo hóng jiá.
愁滿芳心,酒潮紅頰。
nián nián cǐ jì shāng lí bié.
年年此際傷離別。
bù fáng héng guǎn xiǎo lóu zhōng, yè lán chuī duàn qiān shān yuè.
不妨橫管小樓中,夜闌吹斷千山月。
“夜闌吹斷千山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