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幕護重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翠幕護重簾”全詩
輕陰挾雨隨風灑。
翠幕護重簾。
篆香銷半奩。
平生風雨夜。
怕近芭蕉下。
今夕定愁多。
蕭蕭聲奈何。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菩薩蠻》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是宋代詩人程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淺寒帶暝和煙下。
輕陰挾雨隨風灑。
翠幕護重簾。
篆香銷半奩。
平生風雨夜。
怕近芭蕉下。
今夕定愁多。
蕭蕭聲奈何。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秋夜的寂靜和孤寂為主題。詩人通過描寫夜晚的冷淡和霧氣彌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凄涼和憂愁。詩中出現的芭蕉指的是孤單凄涼的景象,而篆香的銷半奩則暗示了心事的沉重和無法排解的憂慮。
賞析:
《菩薩蠻》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秋夜的寂靜和凄涼,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傷。詩中的淺寒、輕陰、雨水和翠幕等意象,傳達出一種靜謐而陰郁的氛圍。詩人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夜晚的凄冷和孤寂。
詩中的“怕近芭蕉下”表達了詩人對孤獨和凄涼景象的恐懼,暗示了他內心的無助和無奈。最后一句“蕭蕭聲奈何”,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的境遇和心情無法得到解脫的感慨。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凄涼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獨。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運用意象,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讀者更能深入體驗到他的內心世界。
“翠幕護重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qiǎn hán dài míng hé yān xià.
淺寒帶暝和煙下。
qīng yīn xié yǔ suí fēng sǎ.
輕陰挾雨隨風灑。
cuì mù hù zhòng lián.
翠幕護重簾。
zhuàn xiāng xiāo bàn lián.
篆香銷半奩。
píng shēng fēng yǔ yè.
平生風雨夜。
pà jìn bā jiāo xià.
怕近芭蕉下。
jīn xī dìng chóu duō.
今夕定愁多。
xiāo xiāo shēng nài hé.
蕭蕭聲奈何。
“翠幕護重簾”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