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葉披殘露顆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葉披殘露顆傳”全詩
明星著地月流天。
不辭獨賞窮今夜,應為相逢憶去年。
辜窈窕,負嬋娟。
誰知兩處照孤眠。
姮娥不怕離人怨,有甚心情獨自圓。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鷓鴣天(旅中中秋)》石孝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旅中中秋)》是宋代詩人石孝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露葉披殘露顆傳。
明星著地月流天。
不辭獨賞窮今夜,
應為相逢憶去年。
辜窈窕,負嬋娟。
誰知兩處照孤眠。
姮娥不怕離人怨,
有甚心情獨自圓。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旅途中的中秋夜景。詩人觀賞著滿天繁星和皎潔的明月,不顧自己獨自度過這個貧困的夜晚,因為這個時刻讓他回憶起去年的相聚。詩中表達了對離別的思念和對孤獨的感受,同時也展示了中秋節的象征意義,即月圓人團圓的寓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了旅途中的中秋夜景,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人通過描繪天空中明亮的星辰和皎潔的月亮,喚起讀者對遼闊宇宙的遐想和對自然的贊嘆之情。他不顧貧困和孤獨,寧愿獨自賞月,也為了回憶起去年的相逢,表達了對親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辜窈窕,負嬋娟"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遺憾和對離散愛人的思念之情。"誰知兩處照孤眠"描述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和無眠的夜晚。然而,詩人提到了"姮娥不怕離人怨",姮娥是傳說中嫦娥的別稱,意味著月亮。這句話表達了月亮圓滿無缺的形象,傳遞出希望和堅強的信息。詩人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在旅途中的離愁別緒和對親人思念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中秋節的寓意,即團圓和思念。這首詩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和意境,使人們在閱讀時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同時也引發了對家庭團圓和珍惜相聚的共鳴。
“露葉披殘露顆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lǚ zhōng zhōng qiū
鷓鴣天(旅中中秋)
lù yè pī cán lù kē chuán.
露葉披殘露顆傳。
míng xīng zhe dì yuè liú tiān.
明星著地月流天。
bù cí dú shǎng qióng jīn yè, yīng wèi xiāng féng yì qù nián.
不辭獨賞窮今夜,應為相逢憶去年。
gū yǎo tiǎo, fù chán juān.
辜窈窕,負嬋娟。
shéi zhī liǎng chù zhào gū mián.
誰知兩處照孤眠。
héng é bù pà lí rén yuàn, yǒu shèn xīn qíng dú zì yuán.
姮娥不怕離人怨,有甚心情獨自圓。
“露葉披殘露顆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