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柔腸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寸柔腸縷”全詩
斷送殘春歸去。
人面桃花在何處。
綠陰空滿路。
立馬垂楊官渡。
一寸柔腸縷。
回首碧云迷洞府。
杜鵑啼日暮。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謁金門》石孝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宋代石孝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又雨。
斷送殘春歸去。
人面桃花在何處。
綠陰空滿路。
立馬垂楊官渡。
一寸柔腸縷。
回首碧云迷洞府。
杜鵑啼日暮。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色和一種離愁別緒的情感為主題。詩人感嘆春天的短暫,雨風將殘余的春光席卷而去。他思念著人們的笑臉和桃花盛開的地方,但現在這些美景都已經消失。馬上站著的人們在官渡的綠蔭下靜靜地等待,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無盡的思念和傷感。詩人回首望去,只見碧云中迷失了他的住所。黃昏時分,杜鵑鳥的啼聲響徹在日落的時空中。
賞析:
《謁金門》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春光的懷念和別離的痛苦。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意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手法,詩人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了他的思緒和感受中。詩中的桃花、綠陰和碧云等形象都是富有生命力和鮮明感覺的符號,使整首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情感。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離別的傷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情感起伏和思緒交織。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一寸柔腸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fēng yòu yǔ.
風又雨。
duàn sòng cán chūn guī qù.
斷送殘春歸去。
rén miàn táo huā zài hé chǔ.
人面桃花在何處。
lǜ yīn kōng mǎn lù.
綠陰空滿路。
lì mǎ chuí yáng guān dù.
立馬垂楊官渡。
yī cùn róu cháng lǚ.
一寸柔腸縷。
huí shǒu bì yún mí dòng fǔ.
回首碧云迷洞府。
dù juān tí rì mù.
杜鵑啼日暮。
“一寸柔腸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