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燈火要人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年燈火要人歸”全詩
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賞析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筆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云,飛向南方。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現作者歸家的情景。長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于回家,一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此一畫面,恰成詞人歸心似箭的寫照。“畫船愁過石塘西”,次句寫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又妙。作者既然歸家但是描寫的卻都是慘淡景象,“打頭風浪惡禁持”,作者巧妙的寫出了實情,大風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對于思家心切的作者憂愁更深一步。
“春浦漸生迎棹綠”,過片仍寫水面,意境卻已煥然一新。浦者水濱,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輕拍槳櫓。雖云漸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覺已是春波駘蕩,春意盎然。歇拍與過片,對照極其鮮明。從狂風惡浪過變而為春波蕩漾,從風浪打頭緊接便是春波迎槳,畫境轉變之大,筆力幾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詩)的突兀感和欣悅感。筆峰驟轉,卻不顯得生硬,兩相對照,只覺筆意輕靈,意境超逸。時猶臘月,詞人眼中之河水已儼然是一片春色,則此時詞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溫暖。“小梅應長亞門枝。”下句更翻出想象。離家已久之詞人,揣想此時之家中,門前小梅,新枝生長,幾乎高與門齊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溫柔。小梅之句,頗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兒女之生長。經年飄泊在外之人,每一還家,乍見兒女又長高如許,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應長亞門枝,正是這種人生體驗之一呈現。“一年燈火要人歸。”結筆化濃情為淡語。除夕守歲之燈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燈火催人快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一筆寫出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自己歸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詞情發展之必然結穴,于淡語中見深情。
此詞的顯著藝術特色,是以哀景寫歡樂,以淡筆寫濃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歸家之歡欣,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突出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還家過年之情。過年是中國家庭天倫之樂的重要體現。家往往是中國人人生理想的起點和躲風避雨的港灣。特別是對多年飄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覺異常溫馨。姜夔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籬下,輾轉飄泊,除夕不能回家過年,已是常事。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從無錫乘船歸杭州(當時白石移家杭州,依張鑒門下),途中經過吳松,遂作此詞。“一年燈火要人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bǐng chén suì bù jìn wǔ rì wú sōng zuò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
yàn qiè zhòng yún bù kěn tí, huà chuán chóu guò shí táng xī.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
dǎ tóu fēng làng è jìn chí.
打頭風浪惡禁持。
chūn pǔ jiàn shēng yíng zhào lǜ, xiǎo méi yīng zhǎng yà mén zhī, yī nián dēng huǒ yào rén guī.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一年燈火要人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