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氈幕元戎歌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聽氈幕元戎歌吹”全詩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余言之;興懷昔游,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
層樓高峙。
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
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
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翻譯及注釋
翻譯
淳熙丙午年冬,武昌安遠樓建成。我和劉去非等幾位朋友去參加落成典禮。因此創作此首詞。我離開武昌 十年,有老朋友在鸚鵡洲泊舟住宿,聽到年輕的歌女演唱這首詞。我向她詢問,她還能詳細地講述舊事。友人回到吳地,向我講述了這件事。我聽后懷念起昔日曾經同游的好友,更加為今日的孤單而感傷。
明月的冷光映照著邊塞的風沙,圍護城保四周的竹籬一片寂靜。今年朝廷開始賞賜塵民飲酒歡聚。彈奏起塞北新曲,聽到元帥的軍帳歌聲清越。安遠樓聳立入云霄,看它那紅色欄桿縈繞樓檐,飛展一片翠碧。那位佳人美麗動人,從她身體上飄散一股幽香,寒夜里風兒輕輕地吹。
就在此地,正該有瀟灑的詞友,像仙人一樣,同登樓觀蟾的朋友盡興游戲。我一個人登上高樓久久地凝神望遠,卻只見芳草萋萋,綿綿不盡。飄泊天涯的游子,心中的孤苦有何人知道,只好借酒消愁,借著賞花忘記豪情。此刻西山之外,黃昏時又卷起,一簾秋雨過后的晴麗。
注釋
翠樓吟:詞牌名,姜夔自度“雙調”曲。
安遠樓:即武昌南樓,在黃鶴樓上。
劉去非:作者友人,生平未詳。
鸚鵡洲:在今湖北漢陽西南長江中,東漢末,黃祖為江夏(今武昌)太守,祖長子射,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禰衡作《白鸚鵡賦》洲因此得名。
小姬:指年輕女子。
興懷:引起感觸。
離索:離群索居。
龍沙:《后漢書·班超傳贊》:“坦步蔥嶺,咫尺龍沙。”后世泛指塞外之地為龍沙。
虎落:遮護城堡或營寨的竹籬。《漢書·晁錯傳》:“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為中周虎落。
漢酺(pú)初賜:漢律,三人以上無故不得聚飲,違者罰金四兩。朝廷有慶祝之事,特許臣民會聚歡飲,稱賜酺。《漢書·文帝紀》詔:“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后來歷代王朝,遇新皇帝登位,帝后誕日,豐收,平定叛亂等事,常有賜酺之舉。酺,合聚飲食。此處所指事見題解。
胡部曲:一種以琵琶為主的音樂。唐時西涼地方樂曲。《新唐書·禮樂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升胡部于堂上。.......后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此處泛指異族音樂。
氈幕:指用毛氈制作的帳篷。
元戎:主將,軍事長官。《漢書·董賢傳》:“統辟無戎。”注:“元戎,大眾也。”
高峙:高高聳立。
人姝麗:容貌美麗指漂亮的人。《后漢書·鄧皇后紀》:“后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于眾。”
此地: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見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此處化用其意。
素云:指白云樓。
玉梯:指玉樓。
祓(fú):原指古代為除災去邪而舉行儀式的習俗。此處指消除。
西山外:王勃《騰王閣詩》:“騰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此處化用其意,一簾秋霽,“秋”字這修飾語,非實指,因作者游“安遠樓”為冬季。
霽(jì):雨后天晴。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賞析
此詞為新樓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遠”字面著想,虛構了一番境界,也客觀地顯示了筑樓的時代背景。“龍沙”語出《后漢書·班超傳贊》:“坦步蔥嶺,咫尺龍沙”,后世用來泛指塞外,這里則指金邦。“虎落”為護城笆籬。宋朝南渡時,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戰略要地,和議達成,形勢安定下來,遂出現了“月冷龍沙,塵清虎落”的和平局面,這便是“安遠”的意指了。漢制禁民聚飲,有慶典時則例外,稱為“賜酺”。“今年漢酺初賜”是借古典以言近事。據《宋史》軍共一百六十萬緡,軍中載歌載舞,一片歡樂景象。故接云:“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胡部本是唐代西涼地方樂曲。《新唐書·禮樂志》:“開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后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由此邊地胡曲進入殿堂。又據《新唐書》“琵琶、笙、橫笛、短笛、拍板,皆八;大小箜篥,皆四。工七十二人,分四列,屬舞筵之隅,以導歌詠。”它在盛唐時本是“新聲”,今又“新翻”之,用此盛大樂隊以為帥府中歌舞伴奏,頗具氣象。以邊地之曲歸為中原之用,亦寓“安遠”之意。
以下正面寫樓的景觀。先寫樓的整體形勢,然后作細部刻畫,從局部反映建筑的壯麗:紅漆欄干曲折環繞,琉璃檐牙向外伸張。“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二句,鑄詞極工,狀物準確生動,特別是“縈紅飛翠”的造語,能使人產生形色相亂、目迷心醉的感覺。緊接“人姝麗”三句,又照應前文“歌吹”,寫樓中宴會的盛況“粉香吹下,夜寒風細。”夜寒點出冬令,風細則粉香可傳,歌吹可聞。全是一派溫馨承平的氣象。“此地”便是黃鶴山,其西北磯頭為著名的黃鶴樓所在,傳說仙人子安曾乘鶴路過。所以過片就說:這樣的形勝之地,應有妙筆生花的“詞仙”乘白云黃鶴來題詞慶賀,人仙同樂。仙人乘鶴是本地故事,而“詞仙”之說則是就樓成盛典而加以創用。“擁”字較“乘”為虛,“君”乃泛指,都能見出作者運思用筆的靈活自如。說“宜有”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遺憾。
其實通觀詞的下片,多化用崔顥《黃鶴樓》詩意,進而寫登樓有感。大抵詞人感情很復雜,“安遠樓”的落成并不能引起一種生逢盛世之歡,反而使他產生了空虛與寂寞的感受。“玉梯凝望久”,他在想什么?“嘆芳草萋萋千里”翻用崔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天涯情味”,正是崔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況味。這是客愁。“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靠流連杯酒與光景銷磨志氣,排遣閑愁。這是歲月虛擲之恨。這和“安遠”有什么關系呢?關系似乎若有若無。或許“安遠”的字面能使人產生返還家鄉、施展抱負等等想法,而實際情況卻相去很遠吧。于是詞人干脆來個不了了之,以景結情:“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仍歸到和平的景象,那一片雨后晴朗的暮色,似乎暗寓著一個好的希望。但應指出,這三句乃從王勃《滕王閣詩》“朱簾暮卷西山雨”化出,仍然流露出一種冷清索寞之感。
總之,這首詞雖為慶賀安遠樓落成而作,力圖在“安遠”二字上做出一篇喜慶的“文章”;但自覺不自覺地打入作者身世飄零之感,流露出表面承平而實趨衰颯的時代氣氛。這就使詞的意味顯得特別深厚。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創作背景
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秋,其時姜夔正住在漢陽府漢川縣的姐姐家。入冬以后,武昌黃鶴山上建起了一座安遠樓。作者為參加落成典禮,曾攜友人劉去非前往一游,并自度此曲記述了這件事。十年過后,朋友在漢陽江邊聽到歌女詠唱此曲,昔日情景,如在目前,于是便道出了該詞的本事。姜夔得知這一消息,深受感動,于是,便為此曲補寫了詞序。“聽氈幕元戎歌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uì lóu yín
翠樓吟
yuè lěng lóng shā, chén qīng hǔ luò, jīn nián hàn pú chū cì.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xīn fān hú bù qǔ, tīng zhān mù yuán róng gē chuī.
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
céng lóu gāo zhì.
層樓高峙。
kàn kǎn qū yíng hóng, yán yá fēi cuì.
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
rén shū lì, fěn xiāng chuī xià, yè hán fēng xì.
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cǐ dì yí yǒu cí xiān, yōng sù yún huáng hè, yǔ jūn yóu xì.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
yù tī níng wàng jiǔ, tàn fāng cǎo qī qī qiān lǐ.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
tiān yá qíng wèi.
天涯情味。
zhàng jiǔ fú qīng chóu, huā xiāo yīng qì.
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xī shān wài, wǎn lái huán juǎn, yī lián qiū jì.
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聽氈幕元戎歌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