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見海作桑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見海作桑田”全詩
因覓孤山林處士,來踏梅根殘雪。
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青門轍。
一丘吾老,可憐情事空切。
曾見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癡絕。
說與依依王謝燕,應有涼風時節。
越只青山,吳惟芳草,萬古皆沈滅。
繞枝三幣,白頭歌盡明月。
分類: 念奴嬌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念奴嬌(毀舍后作)》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念奴嬌(毀舍后作)》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姜夔。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游未遠,記湘皋聞瑟,
灃浦捐_。因覓孤山林處士,
來踏梅根殘雪。獠女供花,
傖兒行酒,臥看青門轍。
一丘吾老,可憐情事空切。
曾見海作桑田,仙人云表,
笑汝真癡絕。說與依依王謝燕,
應有涼風時節。越只青山,
吳惟芳草,萬古皆沈滅。
繞枝三幣,白頭歌盡明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感慨。詩的開頭,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游歷,提到了湘皋的美景和瑟琴的聲音,以及在灃浦的一段經歷(捐_為文中殘缺的字句,無法具體解讀),然后他尋找孤山林中的隱士,踏著殘雪來到那里。他描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獠女采花,傖兒行酒,自己則躺在一旁看著青門上的車轍。詩人感慨自己已經年老,可憐的情事如今只能空空切切地回憶。
接下來,詩人提到曾經見過大海變成桑田,神仙們在云端表演,嘲笑他是真正的愚蠢。他與依依王謝燕交談,預言應該會有涼風的季節。最后,他用越國的青山和吳國的芳草作比喻,表示萬古皆有沉寂和消逝的時刻。最后一句描寫了白發蒼蒼的詩人唱盡了明月下的歌曲。
整首詩以懷舊之情為主線,通過描繪詩人過去的游歷和現在的感慨,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生動,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世間的癡迷和對逝去時光的留戀。
“曾見海作桑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àn nú jiāo huǐ shě hòu zuò
念奴嬌(毀舍后作)
xī yóu wèi yuǎn, jì xiāng gāo wén sè, fēng pǔ juān.
昔游未遠,記湘皋聞瑟,灃浦捐_。
yīn mì gū shān lín chǔ shì, lái tà méi gēn cán xuě.
因覓孤山林處士,來踏梅根殘雪。
liáo nǚ gòng huā, cāng ér xíng jiǔ, wò kàn qīng mén zhé.
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青門轍。
yī qiū wú lǎo, kě lián qíng shì kōng qiè.
一丘吾老,可憐情事空切。
céng jiàn hǎi zuò sāng tián, xiān rén yún biǎo, xiào rǔ zhēn chī jué.
曾見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癡絕。
shuō yǔ yī yī wáng xiè yàn, yīng yǒu liáng fēng shí jié.
說與依依王謝燕,應有涼風時節。
yuè zhǐ qīng shān, wú wéi fāng cǎo, wàn gǔ jiē shěn miè.
越只青山,吳惟芳草,萬古皆沈滅。
rào zhī sān bì, bái tóu gē jǐn míng yuè.
繞枝三幣,白頭歌盡明月。
“曾見海作桑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