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都浮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日都浮動”全詩
洞府天宮在眼前,春日都浮動。
我自覺來看,他在迷時夢。
覺則人人總是仙,步步乘鸞鳳。
分類: 春晴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生查子(春晴寓興)》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生查子(春晴寓興)》是宋代汪莘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尋洞。
洞府天宮在眼前,春日都浮動。
我自覺來看,他在迷時夢。
覺則人人總是仙,步步乘鸞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天的晴朗天氣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揭示了人們內心的一種夢幻和迷茫。
首兩句“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尋洞。”通過對比天上和洞里的景象,表達了天空之美和洞穴之幽的反差。天上的洞府天宮在眼前,春日的景色都在變幻,這里展現了作者眼前的壯麗景色和充滿生機的春天。
接下來的兩句“我自覺來看,他在迷時夢。”表達了作者自我覺醒,認識到自己在迷茫時常常陷入夢境之中。這里可以理解為人們在追求理想和追尋美好時,常常會感到迷茫和不確定。
最后兩句“覺則人人總是仙,步步乘鸞鳳。”表達了當人們從迷夢中覺醒時,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仙人,踏上飛翔的鸞鳳。這里以仙人和神仙的形象,寓意人們在追求美好時可以超越塵世的束縛,達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內心追求的探索,展現了作者對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夢幻和現實的對比,詩詞也反映了人們在追求理想時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
“春日都浮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zhā zǐ chūn qíng yù xìng
生查子(春晴寓興)
tiān shàng bù zhī tiān, dòng lǐ xiū xún dòng.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尋洞。
dòng fǔ tiān gōng zài yǎn qián, chūn rì dōu fú dòng.
洞府天宮在眼前,春日都浮動。
wǒ zì jué lái kàn, tā zài mí shí mèng.
我自覺來看,他在迷時夢。
jué zé rén rén zǒng shì xiān, bù bù chéng luán fèng.
覺則人人總是仙,步步乘鸞鳳。
“春日都浮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一董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