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邊近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邊近遠”全詩
記年少、春愁一點。
棲鶯未覺花梢顫。
踏損殘紅幾片。
長安共、日邊近遠。
況老去、芳情漸減。
屏山幾夜春寒淺。
卻將因而夢見。
分類: 杏花天
作者簡介(史達祖)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于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杏花天》史達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杏花天》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史達祖。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細風微月垂楊院,
記年少,春愁一點。
棲鶯未覺花梢顫,
踏損殘紅幾片。
長安共,日邊近遠。
況老去,芳情漸減。
屏山幾夜春寒淺,
卻將因而夢見。
詩意: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春天的夜晚景象。詩人站在楊樹院中,微風吹拂,月光柔和。他回憶起自己年少時的心事和憂愁。鳥兒棲息在樹梢上,感受不到花朵輕輕顫動。踩過的路上殘留著幾片凋謝的紅花。長安城的日影在遠近間交錯。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詩人的芳心漸漸消退。在春寒初至的夜晚,他卻因此而夢見過去的情景。
賞析:
《杏花天》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感慨。詩中的細風微月、垂楊院落等細節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凄美的春夜景象。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
詩中的"記年少,春愁一點"表達了詩人對年輕時光的記憶和對逝去的青春的留戀之情。詩人提到棲鶯未覺花梢顫,踏損殘紅幾片,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無情,以及人生的短暫和易逝。
詩中的長安城和日邊的描寫,突出了時間流轉和歲月的變遷。詩人感嘆自己漸漸老去,芳情漸減,表達了對青春逝去的無奈和對年華易逝的感慨。
最后,詩人描述了春寒初至的夜晚,他卻在夢中再次回味起過去的情景。這種夢回往事的情感,增加了詩詞的離愁別緒,也反映了人們常常在歲月流轉中懷念過去的情感。
總體而言,《杏花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給人一種靜謐而凄美的意境,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
“日邊近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huā tiān
杏花天
xì fēng wēi yuè chuí yáng yuàn.
細風微月垂楊院。
jì nián shào chūn chóu yì diǎn.
記年少、春愁一點。
qī yīng wèi jué huā shāo chàn.
棲鶯未覺花梢顫。
tà sǔn cán hóng jǐ piàn.
踏損殘紅幾片。
cháng ān gòng rì biān jìn yuǎn.
長安共、日邊近遠。
kuàng lǎo qù fāng qíng jiàn jiǎn.
況老去、芳情漸減。
píng shān jǐ yè chūn hán qiǎn.
屏山幾夜春寒淺。
què jiāng yīn ér mèng jiàn.
卻將因而夢見。
“日邊近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