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澤皆竭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川澤皆竭涸”全詩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苦熱》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太陽高掛天空,火云如山岳。草木焦枯卷曲,江河湖澤干涸。輕紈袍覺得沉重,樹木稀疏陰影薄。軟褥子無法親近,絲縷細線多次洗凈。思緒飛出宇宙之外,獨自在廣闊空曠之中。長風吹來萬里,江海水波清澈干凈。才意識到身體的不適,才知道心靈未曾察覺。突然進入甘露之門,恍若清涼歡樂。
詩的意境和賞析:
這首詩以炎熱的夏季為背景,描繪了酷熱天氣下大地的景象。通過描述火云濃烈、草木焦枯、水源竭盡的景象,表達了極端的天氣對自然界的影響,以及人們在炎熱天氣中所面臨的困擾和不適。
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描寫炎熱景象的詞語,如“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傳達了強烈的熱感和干旱之勢。同時,詩人通過添加自己身處的情境,如“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進一步強調了炎熱帶來的困擾和不適。
然而,在描述嚴酷的炎熱景象之后,詩人情緒突然轉變,將思緒帶出宇宙之外,感受到廣袤無垠的空曠,以及長風吹來的清涼感覺。這種視角的轉移和突破,帶給讀者一種解脫和放松的感覺。
最后,詩人突然進入了“甘露門”,感受到清涼和歡樂。甘露象征著涼爽的水源,也可以理解為心靈上的解脫和滋潤。通過這一轉折,詩人似乎在告誡人們,盡管身處苦熱之中,但只要心境開放,仍然能夠體驗到清涼和快樂。
整首詩以炎熱天氣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在極端天氣中所經歷的痛苦和困擾,以及通過心境的轉換和超脫,依然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喜悅和解脫。
“川澤皆竭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rè
苦熱
chì rì mǎn tiān dì, huǒ yún chéng shān yuè.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cǎo mù jǐn jiāo juǎn, chuān zé jiē jié hé.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qīng wán jué yī zhòng, mì shù kǔ yīn báo.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guǎn diàn bù kě jìn, chī xì zài sān zhuó.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sī chū yǔ zhòu wài, kuàng rán zài liáo kuò.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cháng fēng wàn lǐ lái, jiāng hǎi dàng fán zhuó.
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què gù shēn wéi huàn, shǐ zhī xīn wèi jué.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hū rù gān lù mén, wǎn rán qīng liáng lè.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川澤皆竭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