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濺水裙兒香霧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濺水裙兒香霧皺”全詩
春風冰玉注芳顏。
誰招仙子在人間。
濺水裙兒香霧皺,唾花衫子碧云寒。
洞簫聲絕卻驂鸞。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高觀國)
高觀國,南宋詞人。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約與姜夔相近。與史達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詞亦齊名,時稱“高,史”。其成就雖不及史達祖,但也有值得重視之處。他善于創造名句警語,如“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都頗為后人傳誦。從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跡,大約是一位以填詞為業的吟社中人。為“南宋十杰”之一。有詞集《竹屋癡語》。
《浣溪沙》高觀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宋代詩人高觀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魂魄是湘云,骨骼是蘭花。春風如冰玉一樣注入芳顏。誰在人間招來了仙子?濺起水花的裙兒帶著香霧皺起,唾花衫子如碧云寒冷。洞中簫聲消失,不再有驂鸞出現。
詩意:
這首詩詞以湘云和蘭花作為隱喻,表達了一種純潔、高雅、靈動的美感。作者借湘云和蘭花的形象,描繪了春風的清涼和花香的浸潤,以及仙子的神秘存在。同時,通過描述裙兒濺水后產生的香霧和碧云衣袍的寒冷,傳遞了一種詩意的對比和張力。最后,洞中簫聲消失,驂鸞不再出現,暗示著美好與神奇的氛圍逐漸消失。
賞析:
《浣溪沙》以細膩的詞藻和意境的構建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點。通過運用湘云和蘭花等意象,作者將美感與自然相結合,表達出清新、純凈的春天氛圍。詩中的對比手法,如春風的冰涼與花香的熱烈、濺水的香霧與衣袍的寒冷,增加了詩歌的層次感和韻味。而洞中簫聲的消失和驂鸞的缺席,則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神秘氣息。通過這些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詩詞營造了一種醉人的意境,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鳴。
總之,《浣溪沙》通過精妙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展示了宋代詩詞獨特的美學特點,同時營造出一種清新、神秘的氛圍,使讀者在欣賞中沉浸于詩意的世界中。
“濺水裙兒香霧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hún shì xiāng yún gǔ shì lán.
魂是湘云骨是蘭。
chūn fēng bīng yù zhù fāng yán.
春風冰玉注芳顏。
shuí zhāo xiān zǐ zài rén jiān.
誰招仙子在人間。
jiàn shuǐ qún ér xiāng wù zhòu, tuò huā shān zǐ bì yún hán.
濺水裙兒香霧皺,唾花衫子碧云寒。
dòng xiāo shēng jué què cān luán.
洞簫聲絕卻驂鸞。
“濺水裙兒香霧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