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黃深綠已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柳黃深綠已垂”全詩
庭花紅遍白還飛。
幾回畫蠟銀臺夢,雙字香羅金縷衣。
山淺澹,水茫澹,水茫彌。
頓無消息許多時。
杏梁知有新來燕,下卻重簾不放歸。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鷓鴣天》盧祖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宋代盧祖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岸柳黃深綠已垂。
庭花紅遍白還飛。
幾回畫蠟銀臺夢,
雙字香羅金縷衣。
山淺澹,水茫澹,水茫彌。
頓無消息許多時。
杏梁知有新來燕,
下卻重簾不放歸。
中文譯文:
河岸上的柳樹黃了、深綠的葉子已經垂下。
庭院里的花朵紅得遍地開放,飛揚的花瓣如雪白。
多次夢見畫蠟制作的銀臺,
雙字的香羅衣裳上繡滿了金色的花紋。
山巒淺淡,水面一片茫茫,水中的茫然更加彌漫。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在杏樹梁上,知道有新來的燕子,
然而,卻下重簾,不愿放它回去。
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描繪了一幅寂靜而憂郁的景象。詩中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隱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失落。
詩的開篇描寫了岸邊的柳樹,黃色的葉子已經垂下,綠色的深濃。這種景象暗示著秋天的來臨,也象征著事物的凋謝和衰老。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庭院中綻放的紅花,花朵的紅色遍布整個庭院,如同飛舞的雪花一般。這里的紅花可以被視為生命的迸發和希望的象征,與前面描述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的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多次夢見的畫蠟銀臺,以及繡滿金色花紋的雙字香羅衣裳。這里的畫蠟銀臺和香羅衣裳都是華麗而珍貴的物品,暗示了詩人內心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六句中的山淺澹、水茫澹表達了一種模糊和茫然的感覺。詩人感覺自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任何消息,生活平淡無奇,一片茫然。
最后兩句描述了在杏樹梁上,詩人知道有新來的燕子,但卻下重簾,不愿意放它回去。這里的燕子可以被視為希望和自由的象征,而重簾的放下則暗示了詩人對于現實生活的束縛和困擾。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迷茫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它以淡雅的筆觸婉約而含蓄地表達了宋代士人的情感和生活境遇,展示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思索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岸柳黃深綠已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àn liǔ huáng shēn lǜ yǐ chuí.
岸柳黃深綠已垂。
tíng huā hóng biàn bái hái fēi.
庭花紅遍白還飛。
jǐ huí huà là yín tái mèng, shuāng zì xiāng luó jīn lǚ yī.
幾回畫蠟銀臺夢,雙字香羅金縷衣。
shān qiǎn dàn, shuǐ máng dàn, shuǐ máng mí.
山淺澹,水茫澹,水茫彌。
dùn wú xiāo xī xǔ duō shí.
頓無消息許多時。
xìng liáng zhī yǒu xīn lái yàn, xià què zhòng lián bù fàng guī.
杏梁知有新來燕,下卻重簾不放歸。
“岸柳黃深綠已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