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分付益州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從分付益州來”全詩
自從分付益州來,便蔚有、隆中人望。
邊烽白羽,軍符赤籍,弄得不成模樣。
愿公福德厚如山,為扶起、坤陲一半。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鵲橋仙(壽崔菊坡)》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鵲橋仙(壽崔菊坡)》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泳。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童一馬,素琴獨鶴,
長與仙翁為伴。
自從分付益州來,
便蔚有、隆中人望。
邊烽白羽,軍符赤籍,
弄得不成模樣。
愿公福德厚如山,
為扶起、坤陲一半。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寫一個仙境的場景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仙境生活和仙人的向往。詩中描述了兩個童子和一匹馬,一位演奏素琴的人和一只孤獨的仙鶴。他們長期與仙人為伴。自從仙人派遣他們來到益州以來,他們在這里享有廣泛的聲望和尊敬。然而,他們似乎無法適應邊疆的戰爭氛圍,軍隊的裝束和軍旅生活使他們感到不自在。最后,詩人祝愿這位仙人福德如山,能夠為人間帶來一半的和平和繁榮。
賞析:
《鵲橋仙(壽崔菊坡)》通過描繪仙境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純凈、寧靜和和諧生活的向往。詩中的仙境象征著詩人的理想世界,那里沒有戰爭和矛盾,充滿了仙人的陪伴和祥和的氛圍。然而,詩人也意識到現實世界的殘酷和不完美,戰爭的烽火和軍旅的氣息使他們感到不適應。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富有想象力和對比的畫面。通過對仙境和現實的對照,詩人展示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并表達了對和平、福祉和美好生活的祝愿。整首詩詞以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人間命運的關注為主旨,蘊含著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社會和諧的期許。
“自從分付益州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qiáo xiān shòu cuī jú pō
鵲橋仙(壽崔菊坡)
èr tóng yī mǎ, sù qín dú hè, zhǎng yǔ xiān wēng wèi bàn.
二童一馬,素琴獨鶴,長與仙翁為伴。
zì cóng fēn fù yì zhōu lái, biàn wèi yǒu lóng zhōng rén wàng.
自從分付益州來,便蔚有、隆中人望。
biān fēng bái yǔ, jūn fú chì jí, nòng dé bù chéng mú yàng.
邊烽白羽,軍符赤籍,弄得不成模樣。
yuàn gōng fú dé hòu rú shān, wèi fú qǐ kūn chuí yī bàn.
愿公福德厚如山,為扶起、坤陲一半。
“自從分付益州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