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問珠官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問珠官俗”全詩
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
去問珠官俗,來經石砝春。
東南御亭上,莫使有風塵。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送元中丞轉運江淮(一作錢起詩)》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元中丞轉運江淮(一作錢起詩)》
薄賦歸天府,輕徭賴使臣。
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
去問珠官俗,來經石砝春。
東南御亭上,莫使有風塵。
中文譯文:
薄賦歸還天府,輕徭賴于使臣。
喜沾賜予帛,恩澤包含尋常百姓。
去請教珠官的風俗,回經過石砝春。
在東南的御亭上,不要讓風塵擾亂。
詩意:
這首詩是王維為元中丞送別而寫的。元中丞是唐朝負責轉運江淮地區的大臣。詩中表達了對元中丞輕徭薄賦的稱贊,他能夠將征收的賦稅繳納給天府,而自己卻不受到過重的負擔。王維表示,元中丞的努力和執政的善政使得老百姓也能夠從中共享福利,感受到國家的恩澤。詩人希望元中丞在他前往江淮之前,能夠前往珠官處了解當地的民風俗俗和采集石砝(古代測量酒器)的春天,以了解江淮的歷史和文化。最后,他希望元中丞在前往東南的御亭時能夠小心謹慎,不要讓風塵擾亂了他的心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元中丞的贊美和祝福。作者使用了對偶、插足、反襯等修辭手法,使詩句既簡練又富有節奏感。通過詩中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元中丞深深的敬意和希望,同時也突出了王維追求寧靜、清凈的詩人性格與情調。整首詩意融洽、氣調高遠,表達了對德政的稱贊和祝福,展現了王維優雅、婉約的藝術風格。
“去問珠官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uán zhōng chéng zhuǎn yùn jiāng huái yī zuò qián qǐ shī
送元中丞轉運江淮(一作錢起詩)
báo fù guī tiān fǔ, qīng yáo lài shǐ chén.
薄賦歸天府,輕徭賴使臣。
huān zhān cì bó lǎo, ēn jí juǎn xiāo rén.
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
qù wèn zhū guān sú, lái jīng shí fá chūn.
去問珠官俗,來經石砝春。
dōng nán yù tíng shàng, mò shǐ yǒu fēng chén.
東南御亭上,莫使有風塵。
“去問珠官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