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聘學昆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聘學昆邪”全詩
還聞田司馬,更逐李輕車。
蒲類成秦地,莎車屬漢家。
當令犬戎國,朝聘學昆邪。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為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吹奏雜亂的笳聲,邊疆的風卷起沙塵。依然聽聞田草地上的行軍司馬,也跟隨著李輕車的身影。蒲草遍布秦地,莎草車屬漢家。即將征戰犬戎的國家,朝廷派遣學習昆邪的使者。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送別宇文將軍出征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吹奏雜亂的笳聲和邊風卷起的沙塵,表現出戰爭帶來的緊張和艱辛。詩中提到的田草地上的行軍司馬以及李輕車,是在暗示詩人對出征將士的敬佩和祝福。蒲草和莎草分別代表著秦地和漢地,象征著中原地區的廣闊和繁榮。而犬戎國則是指邊境上的敵國,昆邪則代表著東方的異域文化。最后一句揭示了朝廷對這次征戰的重視和期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出征將士的情景。通過運用描寫自然景物和歷史典故的手法,詩人將戰爭的無常和殘酷與邊塞風光相結合,深化了詩的意境。同時詩中蘊含著對將士的敬佩和祝福,展現了詩人極富愛國情懷的一面。整首詩篇簡潔而富有力量,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朝聘學昆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ǔ wén sān fù hé xī chōng xíng jūn sī mǎ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
héng chuī zá fán jiā, biān fēng juǎn sāi shā.
橫吹雜繁笳,邊風卷塞沙。
hái wén tián sī mǎ, gèng zhú lǐ qīng chē.
還聞田司馬,更逐李輕車。
pú lèi chéng qín dì, shā chē shǔ hàn jiā.
蒲類成秦地,莎車屬漢家。
dāng lìng quǎn róng guó, cháo pìn xué kūn xié.
當令犬戎國,朝聘學昆邪。
“朝聘學昆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