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歲同袍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早歲同袍者”全詩
不枉故人駕,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積雪帶馀暉。
早歲同袍者,高車何處歸。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喜祖三至留宿》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祖三至留宿》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洛陽的客人來訪,并且決定留宿的情景。
中文譯文:
門前洛陽客,下馬拂征衣。
不枉故人駕,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積雪帶馀暉。
早歲同袍者,高車何處歸。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種簡潔而細膩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過去歲月的回憶。洛陽的門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客人,他從馬上下來,整理著衣袖。這位客人不辜負久別重逢,讓作者感嘆多年來被掩閉的大門終于打開。當客人離去時,他在積雪中帶走了余暉。而那位曾經與作者共事的同袍,如今乘著高車去了何處呢?
賞析:
這首詩以簡短的四句話表達了深深的思緒和情感。詩中通過以洛陽為背景,描繪了友情的珍貴和歲月的流轉。詩中的洛陽象征著昔日的青春歲月和寶貴回憶,門前的客人代表了久別重逢的友誼。而客人離去時的積雪和余暉則仿佛在告訴我們時光匆匆,重逢的喜悅也只是稍縱即逝。最后一句關于同袍者的高車歸去,也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經歷變遷和彼此聚散的思考。整首詩以簡約而含蓄的語言描繪了人際關系和歲月變遷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時光流轉的感慨。
“早歲同袍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zǔ sān zhì liú sù
喜祖三至留宿
mén qián luò yáng kè, xià mǎ fú zhēng yī.
門前洛陽客,下馬拂征衣。
bù wǎng gù rén jià, píng shēng duō yǎn fēi.
不枉故人駕,平生多掩扉。
xíng rén fǎn shēn xiàng, jī xuě dài yú huī.
行人返深巷,積雪帶馀暉。
zǎo suì tóng páo zhě, gāo chē hé chǔ guī.
早歲同袍者,高車何處歸。
“早歲同袍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