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塵漸隨流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塵漸隨流水”全詩
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念柳外青鸞去后,洞中白鶴歸來,恍然暗驚。
吾家渺在瑤京。
夜月一簾花影,春風十里松鳴。
奈昨夢、前塵漸隨流水,鳳簫歌杳,水長天遠,那堪片片飛霞弄晚,絲絲細雨籠晴。
正消凝,子規又啼數聲。
分類: 八六子
作者簡介(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葛長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葛長庚。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倚危亭。
我倚在危亭上。
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我的悲傷像是茂盛的芳草,被無情地修剪后又重新生長。
念柳外青鸞去后,洞中白鶴歸來,恍然暗驚。
想起青鸞離去了柳樹外,白鶴卻從山洞中歸來,我感到突然的震驚。
吾家渺在瑤京。
我的家在遙遠的瑤京之中,如此渺小。
夜月一簾花影,春風十里松鳴。
夜晚的月光如一幅簾帷,春風十里之外松樹發出聲響。
奈昨夢、前塵漸隨流水,鳳簫歌杳,水長天遠。
但昨日的夢境和過去的塵世漸漸隨著流水消逝,鳳簫的歌聲變得模糊不清,水流長長天遙遠。
那堪片片飛霞弄晚,絲絲細雨籠晴。
難以忍受那片片紅霞在黃昏中飛舞,那絲絲細雨將晴朗的天空籠罩。
正消凝,子規又啼數聲。
我心情逐漸平靜,但子規鳥又啼叫幾聲。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和意象來映襯自己的內心感受,通過描繪芳草重生、青鸞離去與白鶴歸來、夜月花影和春風松鳴等場景,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寂和迷茫。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渺小的個人命運與浩瀚的自然世界相對照,突出了詩人的無奈和無力感。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特色風格,給人一種閑適、清幽的感覺。
“前塵漸隨流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liù zǐ xì gǎi qín shǎo yóu cí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
yǐ wēi tíng.
倚危亭。
hèn rú fāng cǎo, qī qī chǎn jǐn hái shēng.
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niàn liǔ wài qīng luán qù hòu, dòng zhōng bái hè guī lái, huǎng rán àn jīng.
念柳外青鸞去后,洞中白鶴歸來,恍然暗驚。
wú jiā miǎo zài yáo jīng.
吾家渺在瑤京。
yè yuè yī lián huā yǐng, chūn fēng shí lǐ sōng míng.
夜月一簾花影,春風十里松鳴。
nài zuó mèng qián chén jiàn suí liú shuǐ, fèng xiāo gē yǎo, shuǐ cháng tiān yuǎn, nà kān piàn piàn fēi xiá nòng wǎn, sī sī xì yǔ lóng qíng.
奈昨夢、前塵漸隨流水,鳳簫歌杳,水長天遠,那堪片片飛霞弄晚,絲絲細雨籠晴。
zhèng xiāo níng, zǐ guī yòu tí shù shēng.
正消凝,子規又啼數聲。
“前塵漸隨流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