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與白云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與白云歸”全詩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
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留別錢起》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錢起》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詞。作品描寫了詩人與朋友錢起的離別之情,并表達了對知音的思念和珍重之情。
詩意:詩人身處朝廷卑微的地位,但他更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與純粹。每當白云歸來,他總能找到與之相合的心靈寄托。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祿,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立的品格。他守望著山色,不會去采摘花草。當暮色降臨,鳥兒已先離去,新月正等待他回家開啟大門。當他回首仰望蒼穹時,他慶幸自己在閨閣中找到了知音。
中文譯文:
歲暮云歸向卑草,耳相往事塵已繞。
行盡祿位未溢棗,閉戶青山免芳草。
暮鳥更向主人去,新月不移待開槽。
霄漢旋回讓我看,紅顏知己是珍寶。
賞析:這首詩以樸素淡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思想情感。詩人以實際生活中的事物為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功名利祿的不屑和疏離,以及對純粹、知音的珍視和推崇。詩中通過對白云、山色、禽鳥、新月等自然元素的運用,以及寫實與寓意的結合,構建了一個清幽深遠的詩境,給人以思索和感悟的空間。這首詩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真實地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和獨立追求的態度,使讀者得以從塵世之外感受到一種純粹、寧靜的存在。
“每與白云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qián qǐ
留別錢起
bēi qī què de xìng, měi yǔ bái yún guī.
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
xùn lù réng huái jú, kàn shān miǎn cǎi wēi.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mù qín xiān qù mǎ, xīn yuè dài kāi fēi.
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
xiāo hàn shí huí shǒu, zhī yīn qīng suǒ wéi.
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每與白云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