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保有厥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保有厥士”出自先秦佚名的《周頌》,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bǎo yǒu jué shì,詩句平仄:仄仄平仄。

    “保有厥士”全詩

    《周頌》
    綏萬邦,屢豐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于昭于天,皇以間之。

    分類: 詩經禱詞

    周頌·桓翻譯及注釋

    翻譯
    萬國和睦,連年豐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風凜凜的武王,擁有英勇的兵將,安撫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興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蒼,請皇天監察我周室家邦。

    注釋
    ⑴綏:和。萬邦:指天下各諸侯國。
    ⑵婁(lǚ):同“屢”。
    ⑶匪解(fēi xiè):非懈,不懈怠。
    ⑷桓桓:威武的樣子。
    ⑸保:擁有。士:指武士。
    ⑹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國而擁有天下。
    ⑺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⑻於(wū):嘆詞。昭:光明,顯耀。
    ⑼皇:皇天。間(jiàn):通“瞷”,監察。

    周頌·桓鑒賞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頌》曰:……又作《武》,……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可知《桓》是樂舞《大武》六成(第六場)的歌詩(關于《大武》的詳細介紹,見《周頌·我將》一詩的鑒賞文字)。據《禮記·樂記》,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歷史事件作有如下說明:“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按,舊讀“崇”下斷句,非)。”鄭玄注解“六成”為“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而《毛詩序》云:“《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孔穎達疏云:“《桓》詩者,講武類祃之樂歌也,武王將欲伐殷,陳列六軍,講習武事,又為類祭于上帝,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紂,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為此歌焉。”則所述與《禮記》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謚法辟土服遠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經統有四方,則毛序孔疏謂此詩為武王伐殷講武類祃之樂歌與原詩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帶成王東伐奄國之后,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及遠國使者,舉行閱兵儀式,即所謂“兵還振旅”,以揚天子之威的史實,《桓》詩即為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

      詩的前三句,是以“綏萬邦,婁豐年”來證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婁豐年”在農耕社會對贏得民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百姓對能致物阜年豐的王朝總會表示擁護;而獲得農業豐收,在上古時代離不開風調雨順的自然條件,“婁豐年”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天意的象征。中間四句歌頌英勇的武王和全體將士,并告訴全體諸侯,武王的將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衛周室。疊字詞“桓桓”領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壯的氣勢,而“于以四方”云云,與首句“綏萬邦”上下綰合,一強調國泰民安,一強調征服統治,而都有周室君臨天下的自豪感。最后兩句是禱告上蒼、讓天帝來作證,以加強肯定,同時也是對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應。詩的核心就是揚軍威以震懾諸侯,從而達到樹立周天子崇高權威的目的,其內容正與《尚書·周書·多方》一致。詩名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點明了主題。詩的語言雍容典雅,威嚴而出之以和平,呈現出一種歡樂的氛圍,涌動著新王朝的蓬勃朝氣。

    周頌·桓創作背景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周頌·桓》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紂成功告廟之時,當時只有三成。《逸周書·世俘》中也有記載,武王班師回鎬京之四月辛亥,“薦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第四天,“甲寅,謁(告)我(伐)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武》,王入進《萬》,獻《明明》三終。”故王國維《說勺舞象舞》一文推測,《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并的,這六成可以分開來表演,還可以獨立表演,于是名稱也就隨之而不同。這一推測大約是正確的。

      據《禮記·樂記》,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歷史事件作有如下說明:“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按,舊讀“崇”下斷句,非)。”鄭玄注解“六成”為“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而《毛詩序》云:“《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孔穎達疏云:“《桓》詩者,講武類祃之樂歌也,武王將欲伐殷,陳列六軍,講習武事,又為類祭于上帝,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紂,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為此歌焉。”則所述與《禮記》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謚法辟土服遠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經統有四方,則毛序孔疏謂此詩為武王伐殷講武類祃之樂歌與原詩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帶成王東伐奄國之后,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及遠國使者,舉行閱兵儀式,即所謂“兵還振旅”,以揚天子之威的史實,《周頌·桓》詩即為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

    “保有厥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sòng
    周頌

    suí wàn bāng, lǚ fēng nián.
    綏萬邦,屢豐年。
    tiān mìng fěi jiě, huán huán wǔ wáng.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bǎo yǒu jué shì, yú yǐ sì fāng, kè dìng jué jiā.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yú zhāo yú tiān, huáng yǐ jiān zhī.
    于昭于天,皇以間之。

    “保有厥士”平仄韻腳

    拼音:bǎo yǒu jué shì
    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保有厥士”的相關詩句

    “保有厥士”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保有厥士”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保有厥士”出自佚名的 《周頌·桓》,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