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雙溪風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想見雙溪風月”全詩
冉冉煙波里。
綠楊也解織離愁。
故向東風搖曳、不能休。
是非得失都休計。
只有抽身是。
橙黃蟹熟正當時。
想見雙溪風月、待人歸。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虞美人》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人乘船橫渡秋水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美人離別的離愁之情和對美好風景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美人一舸橫秋水。
冉冉煙波里。
綠楊也解織離愁。
故向東風搖曳,不能休。
是非得失都休計。
只有抽身是。
橙黃蟹熟正當時。
想見雙溪風月,待人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美人乘船穿越秋水的情景,給人一種閑適、寧靜的感覺。詩中的美人被描繪得嬌艷動人,船在煙波中緩緩行駛,綠楊樹隨著風搖曳,解織著作者心中的離愁。詩人把美人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將離愁與秋水、煙波、綠楊相互映襯,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思考。詩人說,是非得失都不需要計較,只有抽身離去才是解脫之道。這里的得失是指世俗的名利和紛爭,詩人認為這些都不值得過多計較,唯有放下束縛才能獲得自由。最后兩句以橙黃蟹熟的景象來暗喻時機成熟,詩人期待著在迷人的雙溪風景下等待愛人的歸來。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構建展示了作者對美人和離愁的情感表達,以及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它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透露出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態度,具有深遠的意義。
“想見雙溪風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虞美人
měi rén yī gě héng qiū shuǐ.
美人一舸橫秋水。
rǎn rǎn yān bō lǐ.
冉冉煙波里。
lǜ yáng yě jiě zhī lí chóu.
綠楊也解織離愁。
gù xiàng dōng fēng yáo yè bù néng xiū.
故向東風搖曳、不能休。
shì fēi děi shī dōu xiū jì.
是非得失都休計。
zhǐ yǒu chōu shēn shì.
只有抽身是。
chéng huáng xiè shú zhèng dāng shí.
橙黃蟹熟正當時。
xiǎng jiàn shuāng xī fēng yuè dài rén guī.
想見雙溪風月、待人歸。
“想見雙溪風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