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何須吊屈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賈誼何須吊屈平”全詩
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送楊少府貶郴州》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楊少府貶郴州》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描繪了詩人送別被貶謫至郴州的楊少府的情景。
中文譯文:
明到衡山與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遠,
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
白頭浪里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
賈誼何須吊屈平。
詩意:
詩人王維通過描寫送別楊少府的場景,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愁思之情。首先,詩人描述了明亮的日子來到了衡山和洞庭,但是情緒仍隨秋天來臨而變得憂愁,仿佛能聽到山間猿猴的聲音。接著,詩人望著遠離北渚的三湘之地,感到遙遠無邊的愁凄。然后,詩人厭惡地說南風雖然輕盈,卻無法抵御內心的憂愁。接下來,詩人提到青草叢生的瘴癘時節經過夏口,白發蒼顏的詩人從波濤澎湃的浪中走出湓城(指湖南長沙),描繪出了逆境中的堅忍和不屈。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楊少府離去后長沙不再停留,才子才華屈于貶謫的遺憾之情,并提到了歷史名士賈誼的遭遇,進一步點明了貶謫的無奈。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在送別友人的同時對自己命運的反思和對貶謫生活的思考。詩人以朗朗的明亮之日到達衡山與洞庭一帶作為開篇,為后續的離別情感揭示一個明亮的背景。隨著秋風的到來,詩人的情緒逐漸轉為憂愁,音樂之聲變得悲涼。詩人遙望北渚的三湘之地,感嘆離別之情無邊無際。接著,詩人用“惡說南風五兩輕”一句具有反諷意味的話語表達了內心的不滿和表白,對南風的輕盈感到不屑。詩中的青草瘴癘、白頭浪里都是對貶謫的深深無奈的象征。最后,詩人用長沙不久留、賈誼何須吊屈平的反問句,展現出對自身命運的反思和對貶謫境遇的思考。
這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詞句,準確而細膩地描繪了送別情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中既有對友人離去的惋惜之情,又有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思考。通過描述離別的情境,詩人把內心情感和境況的對比暗合在詩里,以此表達了對貶謫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思慮,展現了詩人堅忍不屈的精神風貌。整首詩意境深邃,感情真摯,充滿了對境遇的思考和對不可抗力的反抗,展現了王維詩歌中獨特的情感和人生智慧。
“賈誼何須吊屈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shào fǔ biǎn chēn zhōu
送楊少府貶郴州
míng dào héng shān yǔ dòng tíng, ruò wéi qiū yuè tīng yuán shēng.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chóu kàn běi zhǔ sān xiāng yuǎn,
愁看北渚三湘遠,
è shuō nán fēng wǔ liǎng qīng.
惡說南風五兩輕。
qīng cǎo zhàng shí guò xià kǒu, bái tóu làng lǐ chū pén chéng.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
cháng shā bù jiǔ liú cái zǐ, jiǎ yì hé xū diào qū píng.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賈誼何須吊屈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