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卻看擔頭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鄉卻看擔頭花”全詩
只將蝶夢付南華。
萬事紛紜都入幻,一杯邂逅且忘懷。
年年秋卉與春葩。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浣溪沙(三用韻)》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三用韻)》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正好江鄉筍蕨芽,
他鄉卻看擔頭花。
只將蝶夢付南華。
萬事紛紜都入幻,
一杯邂逅且忘懷。
年年秋卉與春葩。
詩意:
這首詩詞以浣溪沙為題,描繪了自然景物與人生境遇的對比。詩人以江鄉的筍和蕨芽來形容故鄉的美好,而在他流落他鄉時,卻只能看到擔頭花,暗示著他在異鄉所見的美景與故鄉相比顯得平庸。詩人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南華山上,希望能將一切俗世的煩惱都化作夢境。他認為現實世界的萬事紛紜都只是幻象,而他選擇了一杯酒和一段偶然的邂逅來忘卻煩惱。最后兩句詩表達了歲月更迭中的生命和自然的循環,秋卉與春葩的交替象征著生命的起伏和不斷的變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江鄉和他鄉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厭倦。他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南華山上,希望能擺脫現實的紛擾。詩中的一杯酒和邂逅代表著詩人對忘卻和放松的渴望,以此來逃避煩惱和壓力。最后兩句詩則展現了歲月更迭中的生命和自然的循環,表達了詩人對生命變化的感悟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對現實的態度,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命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幻想的向往,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這首詩詞運用了明快的語言和意象,展示了宋代詩人的獨特風格和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他鄉卻看擔頭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sān yòng yùn
浣溪沙(三用韻)
zhèng hǎo jiāng xiāng sǔn jué yá, tā xiāng què kàn dān tóu huā.
正好江鄉筍蕨芽,他鄉卻看擔頭花。
zhǐ jiāng dié mèng fù nán huá.
只將蝶夢付南華。
wàn shì fēn yún dōu rù huàn, yī bēi xiè hòu qiě wàng huái.
萬事紛紜都入幻,一杯邂逅且忘懷。
nián nián qiū huì yǔ chūn pā.
年年秋卉與春葩。
“他鄉卻看擔頭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