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吞霧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吞霧吐”全詩
正不待、云吞霧吐。
絕笑大夫松,今古閑言語。
清光冷艷侵人處。
漏月影、婆娑自舞。
擬作歲寒人,此愿天應許。
分類: 海棠春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海棠春(三用韻)》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海棠春(三用韻)》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龍夭矯停今雨。
正不待、云吞霧吐。
絕笑大夫松,今古閑言語。
清光冷艷侵人處。
漏月影、婆娑自舞。
擬作歲寒人,此愿天應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氣氛,以及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抒發了對生活的感慨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蒼龍夭矯和停雨為開篇,描繪了春天的氣象。蒼龍夭矯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形態,雨停春晴,預示著大好的時光即將到來。接著,詩中描述了云的形態變化,如吞云、吐霧,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絕笑大夫松,今古閑言語”,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淡然態度。大夫松是一種高大挺拔的松樹,它不會被外界的嘲笑聲所動搖,也不會受到時代的干擾,一切閑言碎語于它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
接下來的兩句“清光冷艷侵人處,漏月影、婆娑自舞”,描繪了春天的景色。清光冷艷指的是春光的明亮和冷靜,侵人處表示春光的滲透和擴散。漏月影、婆娑自舞則形容花影在月光下搖曳起舞的美景。
最后兩句“擬作歲寒人,此愿天應許”,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像歲寒一樣,堅韌不拔,追求理想的境界。他期望天地能夠應允他的愿望,達成他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由、淡泊、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哲理思考。
“云吞霧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táng chūn sān yòng yùn
海棠春(三用韻)
cāng lóng yāo jiǎo tíng jīn yǔ.
蒼龍夭矯停今雨。
zhèng bù dài yún tūn wù tǔ.
正不待、云吞霧吐。
jué xiào dài fū sōng, jīn gǔ xián yán yǔ.
絕笑大夫松,今古閑言語。
qīng guāng lěng yàn qīn rén chù.
清光冷艷侵人處。
lòu yuè yǐng pó suō zì wǔ.
漏月影、婆娑自舞。
nǐ zuò suì hán rén, cǐ yuàn tiān yìng xǔ.
擬作歲寒人,此愿天應許。
“云吞霧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