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幽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山幽徹”全詩
只恐今宵入夢,夢到處、魂孤絕。
八公頭已雪,淮南分半席。
莫道淹留何事,且長嘯、對佳月。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霜天曉角》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天曉角》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霜天曉角》
小山寂靜,遍地鋪滿香雪。
只怕今夜進入夢中,夢境中無處尋覓,魂魄孤獨無依。
八公頭已被雪覆蓋,淮南一半被冰封。
不要問留連在何事,且長嘯吧,對著明亮的月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冬天景象。小山靜謐而寂靜,覆蓋著一片白茫茫的香雪。詩人擔心今夜會進入一個孤獨的夢境,夢里找不到歸屬感,魂魄孤單無助。詩中提到的八公頭和淮南指的是地名,它們都被雪覆蓋和冰封。詩人告誡讀者不要問他為何滯留在此地,而是要放聲長嘯,與明亮的月光對話。
賞析:
《霜天曉角》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冬天的冷寂之美。詩人運用形象的描寫手法,將小山、香雪、夢境和孤獨等元素相融合,營造出一種凄涼而幽靜的氛圍。詩人對于夢境的擔憂和對孤獨的感知,都表達了人們在寒冷冬日中內心的孤獨和無助之情。八公頭和淮南的提及,增加了詩詞的地域感,也進一步強調了冰雪的嚴寒。最后一句"且長嘯、對佳月",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與美好的向往,他希望能夠在這冷寂的夜晚,與明亮的月光產生一種心靈的交流。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通過對冬天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孤獨和無助的情緒,同時也透露出對自由和美好的向往。這使得《霜天曉角》成為一首在寒冷季節中富有情感共鳴的詩詞。
“小山幽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霜天曉角
xiǎo shān yōu chè, biàn dì duī xiāng xuě.
小山幽徹,遍地堆香雪。
zhǐ kǒng jīn xiāo rù mèng, mèng dào chù hún gū jué.
只恐今宵入夢,夢到處、魂孤絕。
bā gōng tóu yǐ xuě, huái nán fēn bàn xí.
八公頭已雪,淮南分半席。
mò dào yān liú hé shì, qiě cháng xiào duì jiā yuè.
莫道淹留何事,且長嘯、對佳月。
“小山幽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