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千枝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上千枝燭”全詩
照出靚妝恣態,看不足、詠不足。
便欲和花宿,卻被官身局。
借問江南歸未,今夜夢、難拘束。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霜天曉角(戊午十二月望安晚園賦梅上銀燭)》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天曉角(戊午十二月望安晚園賦梅上銀燭)》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霜天一早,角聲鳴響。
梅花開放,花上點亮千枝燭。
燭光照亮了梅花妖嬈的容顏,
欣賞起來,無法滿足,無法吟詠。
恍惚間,我有意與花為伴,
卻被官職束縛所阻礙。
我想問問南方的歸期,
今夜的夢境,難以自由地展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冬日清晨的景象,梅花盛開,梅花上點燃了燭光。作者觀賞著梅花,被它的美麗所吸引,但卻無法完全體驗和表達。他渴望與梅花為伴,但被自己的官職所束縛。他思忖著江南的歸期,同時也感嘆今夜的夢境無法自由展開。
賞析:
這首詩以冬日的清晨為背景,通過描繪梅花和燭光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梅花被描繪得妖嬈動人,燭光的點亮為梅花增添了一種神秘的氛圍。詩人通過賦予梅花和燭光以人性化的特征,表達了對美的渴望和無法完全把握的感受。
詩中的"欣賞起來,無法滿足,無法吟詠"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美的追求和無限的遐想,同時也暗示了他對現實局限的不滿。他渴望與梅花為伴,與之共度一夜,但被官職所束縛,無法自由行動。這種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現實限制的反思,給詩中增添了一絲憂傷和無奈的情緒。
最后兩句"我想問問南方的歸期,今夜的夢境,難以自由地展開"則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情感和對未來的期待。他渴望知道自己何時能夠回到江南,同時也感嘆現實的限制讓他無法在今夜的夢中自由地展開。這種對故鄉和自由的思念,使整首詩增添了一層深刻的意蘊。
總之,這首詩通過描繪冬日的梅花和燭光,以及詩人對美和自由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現實局限的思考,展示了他對故鄉和未來的渴望。
“花上千枝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wù wǔ shí èr yuè wàng ān wǎn yuán fù méi shàng yín zhú
霜天曉角(戊午十二月望安晚園賦梅上銀燭)
méi huā yī cù, huā shàng qiān zhī zhú.
梅花一簇,花上千枝燭。
zhào chū jìng zhuāng zì tài, kàn bù zú yǒng bù zú.
照出靚妝恣態,看不足、詠不足。
biàn yù hé huā sù, què bèi guān shēn jú.
便欲和花宿,卻被官身局。
jiè wèn jiāng nán guī wèi, jīn yè mèng nán jū shù.
借問江南歸未,今夜夢、難拘束。
“花上千枝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